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敲响大清丧钟
《辛丑条约》签订后,举国上下民怨四起,清政府在国内民心丧尽,而对外则威风扫地。它的统治地位严重动摇,财政千疮百孔,已无力控制局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导演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序曲——辛亥革命。
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发起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把它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也就是“三民主义”。此后,同盟会领导下的革命党人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推动的立宪活动也日益高涨;群众性的自发反清斗争遍及全国各地,这些起义和斗争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1年5月,清政府出卖国家路权给列强,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运动,清政府急忙派兵镇压。武汉的两个由同盟会员参与领导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决定趁机发动起义。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得到了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积极响应。吴兆麟、熊秉坤率起义部队攻打湖广总督府,在南湖炮队的炮击下,起义军在次日黎明前占领总督衙门,湖广总督瑞澂逃走。之后,起义军又乘胜迅速攻取了汉阳、汉口,控制了武汉三镇。武昌起义取得了胜利。
孙中山
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建立军政府,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举国上下便有十四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11月30日,各省代表会议在汉口英租界召开,决定在临时政府未能成立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黎元洪为总督,并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代表会议还决定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在南京召开大总统选举会。
经过反复协商,革命党领导人多主张推举刚刚从海外归来的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选举临时大总统。每省一票,孙中山以十六票赞成当选为大总统。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仍留在武昌。由于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人们将这次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称为“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清王朝的丧钟自此鸣响。
趣味链接 慈禧太后病逝
1908年,慈禧在皇宫举办七十三岁寿宴。宫里请了京内最好的厨师,准备了一百多道菜肴。慈禧特别高兴,先饮了几杯白酒,然后又吃了不少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加,一天达几十次,并带有脓血。一星期后,她变得骨瘦如柴,太医诊断为痢疾。后来虽然一直都在用药,且有百名宫女服侍,但慈禧太后病情仍不见好转。又一个星期过去,她甚至昏迷不醒。这个掌握朝权的女政治家终于在1908年11月15日命归黄泉。因光绪帝无子,慈禧太后病逝半个月后,光绪帝皇侄,年幼的爱新觉罗·溥仪在太和殿登基为帝,年号宣统。他是清朝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清朝的末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