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钞法——滥印钞票非灵药

变更钞法——滥印钞票非灵药

脱脱于1344年辞职后,元灾荒不断,国库亏空。1349年,脱脱再次出任中书右丞相。

面对政府的经济危机,脱脱决定变更钞法。具体措施是:一是印发“至正交钞”,新钞一贯相当于铜钱一千文或至元宝钞两贯,至正交钞的价值是至元宝钞的两倍。二是铸造“至正通宝钱”,可与历代旧币通用。元政府想以此来达到用新钞压低民间至元宝钞的价格,从而增加国库收入、摆脱财政危机的目的。

然而,纸钞质量低劣,很快就会磨烂,不便使用,因此百姓常常用铜钱甚至以物换物的方式来进行交易。而至正通宝钱和历代旧币通行的措施,使各代钱币返回市场,加剧了市场流通的混乱局面,物价猛涨十倍。

同时,在防灾方面,惠宗于公元1351年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全力治理黄河灾害。经过实地考察和脱脱的建议,贾鲁决定一边加固河堤一边疏通河道,将黄河引回故道。

贾鲁的治河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工程之大、竣工之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然而,饱受洪灾、饥荒、疫病的百姓被强征为工人,使得他们对政府更加怨恨。

尽管脱脱复相之后准备大展宏图,但他的措施非但没有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反而加剧了百姓的生活之苦。当时更有贪官污吏“上下贿赂,公行如市”。在百姓眼中,官与贼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元朝的灭亡已成定局,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趣味链接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史学家称它可与意大利的庞贝古城相媲美。

遗址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部分组成。其中宫城墙由砖砌成,四角均有楼,引河入城建有池沼。皇城环卫在宫城四周,其城墙由石块包砌,道路井然。外城用土筑成,位于皇城的西北方向。

明永乐初年,元上都荒废,但城墙和建筑台基仍然有所残留。蒙古人把它称作“兆奈曼苏默”,意思是108座庙,这是根据遗迹中建筑众多而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