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西汉王朝的巅峰时刻

汉武大帝——西汉王朝的巅峰时刻

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接手政权时,西汉王朝已经迈入政宽民和、经济繁荣的盛世之局。公元前141年,少年武帝继位后,颁布《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继续削弱诸侯的势力。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此外,他还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改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权全部集于中央。

汉武帝

在思想统治方面,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代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当然,汉武帝时期,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罚来巩固皇帝的权威。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即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亲民,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罚加以约束。

军事方面,汉武帝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他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又着手解决西北匈奴边患。他特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夺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

汉武帝凭借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汉武帝本人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趣味链接 汉武帝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汉武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兴修水利的高潮,开通了渭渠、龙首渠、白渠、灵渠、成国渠、漕渠等水利灌溉工程。另外,每当地方上发生水灾,汉武帝都会及时派出公卿大臣前往治水,将治水视为关系“国之利害”的主要政务。公元前109年,因天旱少雨,汉武帝派遣大将郭昌征发数万人治理黄河。汉武帝还亲临黄河决口处视察,沉白马玉碧于河中祭祀河神,命令将军以下群臣背负柴草填堵决口,使黄河恢复了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