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杀兄夺权,李世民称帝
大唐初建不久,又迎来了一场风雨,只不过这场风雨不在民间,而是在李氏家族内部。这场风雨就是由李世民为篡位而发动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有二十二个儿子,十九个女儿。龙子虽多,能成为左膀右臂的却很少,一直被李渊看中的只有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李渊在建立唐朝后,遵照封建王朝“嫡长子继承”的传统,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而在唐朝开国战争中立下显赫战功的次子李世民,则被封为秦王。试想,素来“玄鉴深远,文韬武略,聪睿过人”的李世民,怎么可能愿意屈居秦王呢?
公元626年,李世民忽然秘密入朝,揭发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在后宫胡作非为,与后妃关系暧昧。高祖李渊听后,大为震惊。李世民还控告李建成与李元吉几次想谋害自己,但都没能得逞,说罢便哭倒在地。李渊恼羞成怒,但因此事关系重大,遂决定次日上朝亲自审理。
当晚,李世民便调兵遣将,做好了各方部署。次日一早,他亲自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等人,埋伏在大臣上朝时的必经之路——玄武门。只见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并排骑马,悠悠然进入玄武门。当他们来到位于玄武门内侧的临朝殿时,发觉此处气氛有些异常,立即调转马头,准备折返。就在这时,只听见李世民大呼一声,埋伏在玄武门周围的士兵一起杀出。李元吉一看情况不妙,回身弯弓欲射,但因惊慌失措,一连三次都没有拉开弓,结果被迎面而来的乱箭射死。李建成亦没能幸免,被李世民亲自射死。
唐太宗李世民
玄武门激战之时,唐高祖李渊正在和大臣、嫔妃们泛舟于海池。当尉迟敬德全副武装,手拿长矛盾牌,杀气腾腾地赶来时,高祖预感到出了大事。果然尉迟敬德报告说:“太子、齐王作乱,已被杀死,秦王派臣前来护驾。”李渊听后,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宰相萧瑀赶忙献策说:“建成、元吉为人歹毒,妒忌秦王,作恶多端,秦王消灭他们是好事,陛下请节哀。立世民为太子乃天下太平之上策,请陛下三思。”高祖李渊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照办,以求心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的第三天,高祖李渊宣布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全权处理国家政务。同年李渊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次年正月,李世民下令改元“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唐太宗。
趣味链接 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一代英主,在位时不但广开言路,虚怀纳谏,重用魏征等贤良,还采取了一系列“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的清明政策,使得唐朝初年的社会趋于太平、安定,亦为后世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唐太宗继位时改元“贞观”,故历史上将太宗统治时期的这段历史称为“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