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保卫战——瓦剌攻帝都,于谦统军出战

帝都保卫战——瓦剌攻帝都,于谦统军出战

英宗被俘、土木堡惨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朝廷众官一片恐慌,他们聚集在朝廷上号啕大哭。皇太后和留守京城的郕王朱祁钰急召大臣朝议。有的大臣竟建议迁都应天府。这一谬论当即遭到兵部左侍郎于谦的坚决反对。于谦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于谦的意见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的支持。而朱祁钰和皇太后听后亦是下定决心与瓦剌抗战到底,并把抗敌重任托付给了于谦。

土木堡之变中,京师精锐丧失殆尽,残兵不及十万,军心震恐,上下无斗志。于谦临危受命,即刻调外省军队入京;此外,他还把当时通州仓的百万石存粮运到京城,京师人心渐趋安定。

公元1149年,郕王朱祁钰登临午门代理朝政,于谦任兵部侍郎。王振家族无论老小一律被斩首,而王振党徒亦被抄家下狱。

内忧一经解除,于谦即刻以“英宗被俘,太子年幼”为名,请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

于谦

是年,朱祁钰即皇帝位,是为明景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于谦分析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和瓦剌首领也先的性格,估计瓦剌一定不会就此罢兵。所以,他一方面继续选派得力将领增补关隘,加派援军,调整长城防守;另一方面又派遣御史白圭、编修杨鼎等十五人,在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募兵,并招募民夫,协助沿河漕运官军。

瓦剌首领也先俘虏明英宗以后,原想利用他来做人质,威胁并诈诱明朝各边镇开城迎降,但由于于谦严令各将领坚守关隘,致使也先计划失败。遂也先对大明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公元1149年,瓦剌兵分三路,一路攻辽东,一路进犯甘肃,而也先率主力越过大同,直冲京城。于谦亲自率领二十三万士兵迎击敌军,并下令尽闭各城门,以示誓与京城共存亡的决心。明朝士兵人人士气昂扬。

也先率军进攻德胜门。于谦令石亨设伏于道旁,待敌军进入埋伏圈后,火器齐发。瓦剌军大败,也先弟孛罗中炮身亡。也先见不能取胜,命瓦剌军转攻其他城门,同样受到明军的坚决抗击。五天后,也先带兵西撤。明军一路追击,直至边关。

也先退回塞外后,仍不甘心,继续对明王朝采取攻势。他声称要送还英宗,与明廷议和,但是却对明朝边镇连续发动攻击。于谦对瓦剌军的进攻,坚决予以还击。他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在他的整顿和指挥下,明王朝边防力量大大增强,各边镇将帅亦积极备战。瓦剌的多次骚扰,均被击败。明王朝在这场对瓦剌的危机中,无论在战役上还是在战略上,都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公元1450年,也先被迫将英宗送回北京。帝都保卫战至此结束。

趣味链接 瓦剌部落彻底崩溃

也先回到蒙古后,整日沉湎于女色和美酒之中。五年后,曾经骁勇善战的也先被部将阿拉刺死。蒙古诸部落联合起来趁机攻打瓦剌,瓦剌部落彻底崩溃,活下来的残兵残将向西边沙漠腹地星散逃走。瓦剌从此再也没有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