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项国——盛极一时的西夏王国
宋朝时期,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应运而生,除辽和金外,还有位于河套平原以西,祁连山东麓的西夏王国。
北宋时期,太宗赵光义为了实行削藩政策,将西夏部落的首领李氏(原姓拓跋,于唐僖宗时期被赐李姓)一族迁往京城。在途中,李继迁幸运逃脱。公元985年,李继迁等人占据银州,攻破会州,与宋闹翻。后来,李继迁向辽称臣,被封为夏国王。公元996年,李继迁率兵包围灵武城,大败宋太宗。到了宋真宗时期,宋朝割地给李继迁求议和,如此,就间接地承认了党项族的独立地位。
之后,党项族基本控制了西北地区。李继迁之子李德明继位后,又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攻吐蕃,西伐回纥。公元1019年,党项族定都怀远镇,改名兴州。
公元1032年,李德明长子李元昊继位。他开始积极脱宋,废除汉人所赐的姓氏,自称嵬名氏。在其后几年,他修筑宫殿,制定兵制,创造西夏文,并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肃州等三个战略要地。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西夏与宋正式破裂。之后,李元昊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四大战役,歼灭宋军数万人。公元1044年,李元昊的军队在河曲之战中击败辽兴宗,此事促成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局面。至此,西夏总兵力约有五十万人。
然而在这之后,李元昊却开始暴横淫纵,西夏也开始走下坡路。公元1048年元宵节,李元昊之子宁令哥因夺妻之恨将李元昊鼻头削掉,李元昊痛极血尽而死。之后,李谅祚、李秉常相继继位。这个时期,西夏政局动荡,宋神宗趁机讨伐。虽然西夏胜多败少,但其国力仍有损失。后女真崛起,西夏向其称臣。再后蒙古又崛起,西夏遭到攻击,于公元1227年全部沦陷。同年,夏末主李睍投降蒙古,西夏灭亡。
趣味链接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贺兰山东麓,占地面积约五十三平方公里,共有九座帝陵和二百余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西夏王陵吸取了唐、宋皇陵的长处,同时又体现了佛教的文化气息,其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每座帝陵都有丰富的构造,包括阙台、神墙、碑亭、角楼、月城、内城和灵台等。九座帝陵都坐北面南,按照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次序排列,形成东西两行。
在王陵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许多珍贵的西夏文物。其中有西夏文字,反映西夏人游牧生活和市井生活的绘画,大量造型独特的石雕和泥塑,写有“开元通宝”“淳化通宝”等字样的各个时期的流通钱币,各种工艺精巧的铜器和陶棋子等文物。这些文物为西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