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年间——嘉庆帝亲政,惩治和珅

嘉庆年间——嘉庆帝亲政,惩治和珅

公元1796年,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的乾隆帝,将皇位传给他的第十五子颙琰,改元嘉庆,自己退位称太上皇。

乾隆帝虽然退位,但并不甘心退居二线。他在册立皇帝时宣布:“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皇帝必须朝夕敬聆训谕。”意思就是说“寻常事件”就由皇帝处理好了,但是军国大事以及官员任免,皇帝不能独自做主,太上皇必须亲自指导处理。而且皇帝每天都要面见太上皇,接受他的“训谕”。因此,年逾花甲的乾隆又做了三年握有实权的太上皇。

嘉庆帝对乾隆帝十分顺从。当时朝鲜使臣向国内报告清朝帝国情况,说嘉庆帝“侍座太上皇,太上皇喜则亦喜,太皇笑则亦笑”。朝鲜使臣说得一点也没错,乾隆帝的威严就是如此强大。嘉庆帝不但对乾隆帝无比顺从,对乾隆帝非常宠信的权臣和珅,亦是毕恭毕敬。即使他早已对和珅恨之入骨,但绝不表现出来。

公元1799年,八十八岁高龄的乾隆帝驾崩于紫禁城养心殿,而三十九岁的嘉庆终于名副其实地做了皇帝。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父亲乾隆帝留下的社会危机、财政危机和吏治腐败的江山。

嘉庆帝亲政后,要办的头等大事就是除掉和珅。

长久以来,和珅的所作所为,嘉庆帝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乾隆帝驾崩后,和珅失去了靠山。嘉庆帝亲政第二天,就下令革去和珅军机大臣之职,甚至连个理由都没给。紧接着他又将和珅逮捕入狱、查抄家产,随后公布了和珅的二十条罪状。十天后,和珅在狱中自杀。

短短十几天,嘉庆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心中最大的隐患,也为大清王朝切掉了最大的一颗“毒瘤”。真可谓大快人心。由于速度太快,和珅根本没有兴兵反抗的时间,也无申诉的可能。乾隆帝驾崩时,他竟然还自负地认为,素来唯唯诺诺的嘉庆帝一定会听命于他。没想到十几天后,他就到“泉下”和乾隆帝“相会”去了。

趣味链接 18世纪的西方世界

当乾隆帝沉浸在“十全天子”的骄傲中时,西方世界正在进行着历史性的、划时代的巨大变化。英国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美利坚合众国已经成立,四年一次的总统全民选举一届届地更迭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人权宣言》发表;东亚岛国日本虽然闭关自守,但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的“兰学”热潮也已经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