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国——乱世造就英雄,王氏兄弟奠定开国基业
唐朝末年,军阀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农民纷纷起义。寿州人王绪,兴兵而起。他先攻占了寿州,又攻陷了光州。王绪得寿、光二州后,继续扩大队伍,广招民士。时有光州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加入了王绪的队伍。其后王绪率领五千多人的队伍南下,于公元885年,从闽南漳浦县入闽,一举攻克了漳州。
因王绪生性多疑,进入闽地后又滥杀将士,致使军中人人自危。在进军南安时,王绪被前锋将士王潮缚杀。王绪被杀后,王潮被众将推举为新的统帅。他率兵由南康经赣州,再转潮阳,到达泉州,最后终于将福建平定。
公元896年,唐昭宗封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治福建,王审知为观察副使。自此,王潮、王审知兄弟正式割据闽地。次年,王潮染病去世,其弟王审知执军府大权。公元907年,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
王审知先辈世代务农,在治闽的近三十年间,他提倡节俭,选用良吏,减轻赋役,奖励农业,开辟海港,发展商业,建立学校,使得闽地的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公元925年,王审知死,其长子王延翰继任“闽王”。
王延翰个性骄横荒淫,统治极其残暴。他常逼迫王延钧帮他四处搜罗美女,王延钧不从,王延翰就将他赶到泉州。公元927年,王延钧与王延禀联手反叛,王延翰被王延禀抓获并斩首。王延翰继任“闽王”的同时,北方政权亦已易主。
公元933年,王延钧要求后唐加封他为吴越王、尚书令,后唐不允,王延钧遂与后唐断绝关系,自立为帝。他定国号“大闽”,改元龙启,改名王璘。后唐朝廷此时正遭遇夺权内乱,无暇顾及,只能默许闽地独立。
五代时闽国发行的永隆通宝钱
王延钧称帝后,自知国土狭小,位置偏僻,因此与四邻相处格外谨慎。而在闽国境内,他继续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因此在他执政的几年内,闽国还算安定。但在他死后,继位子孙皆为暴君,互相残杀,内乱不止。
公元945年,政权重新稳固的南唐,趁王氏内乱之机发兵来攻。闽国新皇帝王延政软弱无能,主动投降,其他闽国属地亦纷纷易帜,闽国自此灭亡。
趣味链接 骨肉相残,内乱不断,基业败坏
王继鹏是闽王王延钧之子。他趁父亲王延钧病危之际,将其残忍杀害,篡得了皇位。后又诛杀自己的亲叔叔王延武。古云“多行不义必自毙”,王继鹏果然不得善终。公元939年,控鹤都将连重遇与拱宸都将朱文进合谋兵变,一把火烧了闽国南宫。王继鹏仓皇出逃,后被其叔王延羲与侄王继业捕杀。其妻、子皆被杀。
王继鹏死后,王延羲继位。他同样暴虐无道,甚至腐败到卖官鬻爵的地步,又对宗族大肆诛杀。公元944年,连重遇与朱文进再次发动兵变,攻杀王延羲。他们对王氏家族进行大屠杀,凡王氏在福州者,无论老幼,都被屠杀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