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军宦官——家奴变成魔鬼
促使唐王朝崩溃的,除了藩镇割据外,还有宦官。
皇帝对统军作战的将领充满猜忌,只信任宦官。遗臭千年的监军制度就在这时应运而生了。
所谓监军,就是皇帝派遣到战区视察作战情况的宦官。皇帝不但派遣宦官出任监军,而且在战区设监军,就连比战区小两三级的军事单位,也设有监军。武装部队中遂形成两个系统,一是传统的军事系统,二是可以直达皇帝御座的宦官系统。监军的任务,表面上是帮助解决困难,实际上是防止叛变发生。一旦战区出现叛乱迹象,监军宦官一纸密状,即可使叛兵人头落地。
防止叛乱,本是皇帝特设监军的初衷,但由于监军宦官权势过重,在远离中央的战区又结党营私,遂至后来竟发展成为除藩镇割据之外,动摇大唐王朝根基的又一大毒瘤。
宦官的暴行,不但公开,而且合法。凡不能使宦官满足的对象,随时都会陷于“谋反”的巨案。高仙芝和封常清是当年讨伐安禄山的统帅,因不能满足监军宦官边令诚的勒索,被诬以谋反,双双处斩。
宦官既有如此可怕的力量,在军中自然骄横跋扈,作威作福。比如,他们专挑健壮骁勇的战士补充自己的卫队,而把老弱残兵拨给统帅。交战时,稍有胜利,宦官便立即派人快马加鞭地向长安报告,说功全在己;一旦失利,就把罪过全部推到统帅头上。如果监军宦官不能制止内部叛变,就会诬陷统帅,说统帅故意煽动士兵叛变。很多清白无辜的统帅因此被斩,而有些本无反意的统帅被宦官逼上绝路,干脆叛变。
虽然大臣们不断向皇帝建议约束宦官,但是都遭到了拒绝。唐宪宗李纯根本就不相信宦官会干出诬陷之事。在他眼里,宦官不过是家奴,是主人为了图方便,差使他们奔走而已。如果他们违法乱纪,除掉他们就跟拔掉一根汗毛一样简单。
宪宗此言并非没有道理,在历代帝王眼中,宦官确是家奴,但倘若家奴变为面目狰狞、心理扭曲的“魔鬼”,就相当可怕了。
宪宗夸口后不久,即被宦官陈弘志投毒杀害。随后陈弘志对外伪称:“皇帝误服丹药,病发暴崩。”接着,宦官内部又为了皇帝继位人选发生矛盾,死伤无数。最后右禁军司令官梁守谦获胜,而他所拥立的太子李恒,也于公元820年正式荣登大宝,是为唐穆宗。
从这一年起,皇帝的更迭、继位由宦官们做主。因此,唐宪宗所谓的家奴时代已成为过去。皇帝被杀被立,都身不由己。宦官成了决定大唐王朝命运的真正主宰。
趣味链接 不务正业的唐穆宗
穆宗李恒在登基仪式刚刚结束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召戏班进宫,看杂耍戏娱乐。几天后,穆宗又到神策军营看摔跤表演。公元820年,宪宗李纯下葬景陵后,穆宗就越发没了顾忌,不是大摆宴席,就是四处游乐。新皇帝如此玩乐,不务正业,群臣只能不断劝谏。穆宗对这些谏言均虚心接受,但绝不改过,仍然我行我素。公元822年,穆宗的享乐生活戛然而止。这天,穆宗与宦官内臣打马球,一位宦官突然坠马,惊吓了穆宗。当时,由于恐慌,穆宗立刻停下来休息。随后,他的双脚不能着地,并伴有头晕目眩,太医诊断为中风。此后,穆宗便卧床不起。公元824年,年仅二十九岁的穆宗于寝殿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