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干政——春秋时期的国人暴动
西周时期,周厉王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国人暴动,最终致使西周王朝根基动摇,元气大伤,自此一蹶不振,王朝再无复兴之可能。由此可见,居住在“国中”的国人,其实力相当可怕。一旦君王统治或是奴隶主贵族的跋扈专权激起国人之怒,后果不堪设想。
春秋时期,腐朽的奴隶制已成为束缚生产力的桎梏,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国人的压迫和剥削甚为残酷。随着政治日益腐化,租税赋役的增加,国人的权利和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不满情绪日益强烈。最终各个诸侯国皆有国人暴动发生。
卫懿公喜欢玩鹤,遂专为鹤配备了大夫乘坐的车子以示尊宠,国人对此厌恶至极。当狄族来犯时,国人拒绝为“玩鹤之君”出命征战,结果卫懿公兵败被杀,卫国亡。公元前609年,莒纪公因废嫡立庶,激起国人的愤慨。被废的太子仆,利用国人将莒纪公杀死,篡夺了王权。国人反对奴隶主贵族的斗争愈演愈烈,所有反抗斗争均直指奴隶主贵族的腐朽统治。
综上所述,春秋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被压迫的国人与统治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斗争不断。这些斗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动摇、削弱、摧毁奴隶社会的基础,加速奴隶主阶级分化的作用,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趣味链接 田氏代齐
公元前545年,陈国公子完(他的后代改姓田)的四世孙田桓子,联合鲍氏、栾氏、高氏消灭齐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又联手灭掉栾、高二氏,夺得齐国实权。田桓子对齐国公族采取了“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的拉拢政策,又对国人采取了“国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的政策,因而取得了齐国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用大斗借出、小斗收回之策,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人口数量,也使得田氏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为君。田氏代齐的时机已然成熟,田乞遂起兵,灭掉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为君,自立为相。自此田氏彻底夺取了姜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