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于谦冤死,景帝暴毙
明王朝内部在“以什么方式迎接英宗”以及“英宗归来后,如何对待英宗”的问题上,产生了微妙的分歧,因为毕竟现在在位的皇帝是朱祁钰。
朝廷众臣或感于君臣之义,或顾及国家声誉,多主张应隆重迎接,认为礼不宜薄。朱祁钰显然不喜欢这样,他力主简化仪式、淡化影响。所以他迟迟不肯派遣大臣迎驾;在给也先的敕书中,也没有迎驾之语。后来,在群臣敦请下,他不得不迎驾,但仪式非常简单。
公元1450年,英宗朱祁镇至北京,被朱祁钰幽居于南宫。
英宗当年被瓦剌俘虏后,曾对前往探望他的礼部侍郎李实痛哭流涕地说:“也先有意送我回去,请转告吾弟,我只求做一平民,便心满意足。”这完全是英宗乞求同情的话,其内心想法并非如此。英宗回京后,对其弟朱祁钰没有把皇帝宝座还给他,大为不满。他暗中积极培植党羽,欲谋求复辟。这正好给一些热衷权位的“野心家”提供了机会,他们纷纷把赌注押在了英宗身上。
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明白,当年南宋皇帝赵构为什么极其不愿其兄宋钦宗回国,因为没人能保证赵桓回国后不像朱祁镇一样,发动政变。
公元1457年,景帝朱祁钰因得寒疾卧床不起。宦官曹吉祥和副都御史徐有贞立即上书皇帝,提出“请立太子”一事。因为景帝只有一个儿子,而且早死,所以,要立太子也是立别人的儿子;此外,景帝只是得了寒疾,曹、徐二人竟然在此时提出“请立太子”一事,这岂不是咒景帝早死吗?所以,景帝听后大怒,对曹、徐二人说:“朕偶有寒疾,十七日当早朝,所请不允。”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景帝自此以后果真卧床不起,病入膏肓。这可能就是动怒的缘故吧!
石亨奉诏榻前,见景帝病势沉重,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就与宦官曹吉祥等谋议,认为复立太子,不如请太上皇复位,可得功赏。他们连夜赶往徐有贞家,徐有贞闻之大喜,派人暗地里向英宗、太后通报,让他们做好准备。
正月十七日清晨,当文武百官坐在朝房中静候景帝早朝时,忽然听见宫中金銮殿内一阵喧闹。大家正感惊疑时,徐有贞出来大声说:“太上皇复位了!众臣请入贺。”百官惊愕入谒,英宗宣谕复位,众人才定下神来。
当日,救国英雄于谦及大学士王文被英宗以“阴谋迎立外藩”为名逮捕入狱。后英宗将两人斩首,家产抄没。
历史上称这场宫廷政变为“夺门之变”,亦称“南宫复辟”。
趣味链接 急吼吼的角色
在“夺门之变”中,英宗朱祁镇无疑扮演了令人发笑的急吼吼角色。因为朱祁钰没有儿子,他即使坐着不动,等朱祁钰死了,帝位仍会传给他。大概他自己也发现这种情况,为了表示他的夺位有其必要,指控于谦和大学士王文欲趁景帝朱祁钰病危之际,阴谋迎立外藩。救国英雄就这样被扣上了反叛的帽子,最终被斩首抄家。于谦临死时说:“千言万语,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