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之乱——韦氏乱政欲夺权
公元705年,病入膏肓的女皇武则天,度过了她人生中最凄凉的一个新年,身边只有她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陪伴。女皇强打起精神,用颤颤巍巍的手在龙床上签署了大赦天下和改年号为“神龙”的诏书。
女皇将死,朝臣们虽表面不语,但背地里却早已人心涌动,策划着政变。元旦刚过去二十天,宰相张柬之、崔玄纬与大臣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人,以恢复李唐为名,联合禁军发动政变,逼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恢复国号“唐”,一切礼仪制度均改依唐朝旧制。年过八旬的武则天根本无力反抗,只好答应。是年被迁居到上阳宫的女皇在悲愤交加中走完了传奇的一生,终年八十一岁。而大唐王朝在女皇驾崩后又陷入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动荡岁月。
武则天和她的无字碑
当年,武则天废黜李显后,将李显及其妻儿皆幽禁在房州,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们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在十几年的幽禁生活中,尝尽了人间辛酸。而韦氏却在这十几年间对李显始终不离不弃。他们同甘苦,共患难,共同走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李显复位后,立即封韦氏为后,并对韦氏提出的所有要求一律应允。比如说,韦氏想效仿当年武则天的样子,参与政事,李显居然想都不想就答应。韦氏虽出身名门望族,饱读诗书,但远没有武则天的才能和见识。李显在政治上毫无主见,对韦氏言听计从,无形中助长了韦氏的野心。
在皇后韦氏的安排下,韦氏家族成员纷纷进入中央政府机构。而当时的宰相武三思因惧于韦氏势力,主动投靠了韦氏,让自己的儿子与韦氏的女儿安乐公主喜结连理。如此一来,唐朝中央就形成了“韦武政权”。上位得势的武三思立即诬陷帮助中宗复位的张柬之、敬晖等功臣,对他们处以极刑。这使得“韦武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由于韦氏无子,遂中宗在大臣们的压力下,立卫王李重俊为太子。这令韦氏大为恼怒,因为她想像武则天一样当皇帝;而且她想拥立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在她死后,由安乐公主继位为帝。既然武则天已经开了历史先河,那么历史为何不能如此反复下去?这就是韦氏心中的“帝王蓝图”。因为“蓝图”不能实现,所以韦氏变得更加阴险狠毒,面目更加狰狞。她凭借自己在朝中的权势,不断排挤打压李重俊。而武三思亦对李重俊百般侮辱诋毁。被逼无奈的李重俊只能兴兵反抗,但是因随从士兵倒戈反叛,李重俊最终兵败被杀。自此以后,韦氏和武三思气焰更加嚣张,竟然大肆公开卖官鬻爵,贪赃枉法。
公元710年,许州司户参军燕钦融上书指责韦氏生活淫乱,干预国政,阴谋篡权。中宗诏其入殿,当面对质。结果韦氏竟指使其心腹兵部尚书宗楚客派禁军将燕钦融刺死在大殿之上。韦氏的残忍令人发指。
经历了被告发,韦氏开始惶恐,生怕其丑行暴露。而安乐公主这时正愁当不上皇太女,于是怂恿韦氏篡权称帝。这令韦氏豁然开朗。于是,她们母女二人合谋,活活毒死了中宗。
中宗死后,韦氏因顾忌祖宗纲常以及相王李旦和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的势力,所以暂不敢称帝,她立十五岁的温王李重茂为傀儡皇帝,决定在铲除了相王和太平公主这两大障碍后,再自居帝位。
韦氏的阴谋很快就传到了相王之子李隆基那里。李隆基立即找姑姑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他们秘密联络禁军将领陈玄礼、葛福顺、钟绍京等人,于公元710年抢先发动政变。他们于深夜从玄武门攻入皇宫,杀韦后、安乐公主,接着又用武力清洗了韦氏和武氏集团。
几天后,太平公主出面,废掉了少帝李重茂,立相王李旦为帝,史称唐睿宗。韦后之乱至此结束。
趣味链接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
然而,太平公主的一生并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更加凶狠毒辣。她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能像武则天一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
当她联合李隆基铲掉韦氏后,政治野心更加膨胀,不仅积极培植党羽,还不断逼迫睿宗改立太子。睿宗试图说服她,但太平公主依旧不肯罢休。面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攻势,李隆基先发制人,命郭元振、李范、李业等人引兵入宫,斩杀了常元楷等人,控制了羽林军。太平公主发现形势不妙,连夜逃至山寺。她三日后返回家中,最终被李隆基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