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成也契丹,败也契丹

后晋——成也契丹,败也契丹

后晋的开国之君石敬瑭原为后唐沙陀贵族,自幼喜读兵书。他曾在后唐的开国战争中,多次救李存勖、李嗣源于危难之中,遂李存勖、李嗣源称帝后,皆将石敬瑭视为心腹。李存勖特封他为河东节度使,李嗣源更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李嗣源死后,后唐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权力争夺,最后李嗣源养子李从珂篡位自立。李从珂自立后,对手握重权的石敬瑭猜疑颇大,二人矛盾日益尖锐。当李从珂决定将石敬瑭调离河东时,石敬瑭决定起兵反唐。

由于石敬瑭在河东的兵力不足以抵挡后唐的进攻,因此决定求救于契丹。作为条件,他同意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并对契丹首领耶律德光称“儿”。当时耶律德光正苦于无法进入中原,石敬瑭借兵一事正应了他的心意,因此大喜。他迅速派精兵援助石敬瑭,并大败后唐军队。

公元936年,契丹和石敬瑭的联军一举攻入洛阳,大败后唐。李从珂自杀,后唐亡。耶律德光做册书封石敬瑭为帝。石敬瑭改元天福,国号晋,移都开封。之后,石敬瑭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并将之前的许诺全部兑现。

不过,石敬瑭这“儿皇帝”并不好当。其“割地称儿”与“武力夺位”的做法遭到很多朝臣的反对,而把持军权的各地将领们亦渐生二心。因此,在石敬瑭称帝开国后不久,各地就接连爆发叛乱,两个儿子皆在叛乱中被杀,这给石敬瑭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为了平定叛乱,石敬瑭坚决执行“依附契丹”的政策,而且还引入“毒刑”。只要是被他怀疑猜忌的朝臣、权贵,甚至是亲信,都会惨死。

公元942年,石敬瑭病逝,其侄石重贵继位。石重贵继位后,决定脱离对契丹的依附,遂宣称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契丹对此自不能容忍。公元944年,契丹兴兵伐晋。双方在澶州交战,互有胜负。公元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贵任命姑父杜威为元帅,率兵抵挡契丹。结果杜威却效法石敬瑭,暗中勾结契丹,说只要契丹答应立他为晋朝皇帝,他就率领后晋主力军投降。这对于契丹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岂能不答应。

公元947年,契丹军队一举攻入开封。而失去主力军的石重贵根本无力抵抗,只能被迫投降。石重贵及其妻妾子女被俘虏至契丹,受尽了折磨和侮辱,几年后皆客死异乡。这个被契丹拥立的国家最终被“父国”所灭。古语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套用这句话来形容后晋的历史再合适不过,真是“成也契丹,败也契丹”啊!

趣味链接 杜威怎么没当上皇帝?

后晋灭亡后,杜威并没有如愿当上皇帝,而是去了地方当节度使,这是为什么呢?

当年杜威率二十万晋军降辽时,耶律德光为防止这支部队发生变故,特意让杜威交出铠械数百万,战马数万匹。如此一来,杜威的兵力被分散,无法对契丹形成任何威胁。后晋灭亡后,耶律德光放出剪除晋降兵的消息。杜威听到了风声,吓得要死,怎敢再提中原皇帝的事情,灰溜溜去藩镇上任了。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头戴通天冠,身着赤红纱袍,坐在大梁皇宫的龙椅上,接受百官朝拜,当上了中原皇帝,而契丹也自此改称为“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