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斗鳌拜——少年天子掌权开盛世
1661年,顺治帝于弥留之际将皇位传给自己的第三子——年仅七岁的爱新觉罗·玄烨,并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
起初,四位大臣尚能和衷共济,但随着权势、利益的冲突,他们当初对顺治的诺言成了空话。这其中,以鳌拜与苏克萨哈的矛盾最深。为了打击苏克萨哈,鳌拜翻起陈年旧账,提出正白旗与镶黄旗必须改换圈地的要求,朝廷一片哗然。除了苏克萨哈之外,还有苏纳海、朱昌祚、王登三人联书上奏表示反对。鳌拜勃然大怒,无视康熙的劝阻,将上书的三人一并处斩。鳌拜威风大振,实行了他的圈地计划。从此,鳌拜更加大胆,经常把奏折拿回家私自处理。少年康熙敢怒不敢言。
公元1667年,索尼呼吁康熙亲政。他出面联络苏克萨哈和遏必隆强迫鳌拜联名请康熙亲政。是年,康熙宣布“择吉亲政”,但表示辅政大臣仍然有辅佐的权力。但这只是形式上的亲政,实权依然掌握在鳌拜手中。
没过多久,索尼病逝。苏克萨哈自知敌不过鳌拜,请康熙允许自己退休。但鳌拜仍不放过他,给他诬扣了二十四项罪名,奏请康熙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不肯批准。鳌拜就在朝堂上跟康熙强争起来,康熙非常生气。考虑到鳌拜的势力实在太强,康熙只好暂时低头,忍痛对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
康熙帝
康熙知道自己要亲理朝政就必须除掉鳌拜。他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天天在宫中练“布库”(摔跤)。鳌拜进宫,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的游戏,一点不在意。
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他刚一上殿,便被那些少年围住。有的拧他胳膊,有的拖他大腿。鳌拜寡不敌众,被投入狱中。康熙帝立即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罗列了鳌拜的三十条罪状,说应将其革职、问斩。但康熙帝从轻发落,免除鳌拜的死刑,改为终身监禁。不久,鳌拜死于狱中。
除掉鳌拜之后,康熙才真正掌握实权。这也使得清朝的皇权得以巩固,为扫清保守势力、推行满汉融合新政策、实现国家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趣味链接 康熙是如何被选为皇位继承人的?
清朝的皇位继承制与汉族的长子继承制不同。努尔哈赤规定,汗位的继承应该由八大贝勒会议选定。顺治便是在贵族会议上被推举为皇位继承人的。顺治继位后,认为皇子年龄太小,准备立皇弟。后与宠臣汤若望商议时,汤若望认为康熙出过天花,有终生免疫的优势,顺治才将康熙定为继承人。也就是从这时起,清代皇位继承人由皇帝生前诏谕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