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宫之变——杨广弑父杀兄,篡权夺位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于仁寿宫驾崩,其次子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据古史记载,隋文帝并非寿终正寝,而是死于一场政治阴谋。而杨广,正是这场阴谋的主谋。
杨广天资聪颖,相貌英俊,加之巧于辞令,颇受父皇母后的喜爱。可是他对此并不满足,因为他是一个野心家。他深知自己乃皇帝次子,没有承继皇位的可能,遂费尽心思,在父皇、母后面前营造出一个体恤百姓、朴素专一的形象。比如说,文帝提倡节俭,他便衣着朴素,用度有分寸;母亲生性嫉妒,最见不得男人好色,他便和妻子萧氏举案齐眉,恩爱有加。此外,杨广还在“南征陈朝、北退突厥”的战役中屡建军功,在文武百官中,获得了很高的声望。而文帝其他诸子相较杨广而言,就逊色得多了。
首先,太子杨勇生性好色,喜纳内宠,处事轻率,根本不具备“明君”的素质。而杨广也正是利用大哥的这一点,用锦衣玉食、美女珍玩加以诱惑,致使文帝对太子的所作所为非常失望,决定重立太子。那么谁能接替杨勇?性格软弱的三子杨俊肯定不行,而老四杨秀又性情暴烈,干过“生剖死囚,取胆为乐”等残暴之事。所以,能够继任太子的人只有次子杨广。
公元600年,隋文帝废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处心积虑多年的杨广,终于如愿以偿。然而事起波澜,公元604年,文帝病重入住仁寿宫,命内臣前往长安宣召太子。杨广星夜赶到,看到文帝病情十分严重,料定文帝即将驾崩,遂心急火燎密信杨素,向他询问朝廷百官的情况,并命杨素做出相应部署。杨素遵照太子意思回复了一封密函,岂料送信的宫人误把信送到了文帝手上。文帝见信大怒,想自己还没死,太子竟敢联合宰相暗中左右国家政局,这简直是谋逆!他命人急召杨勇。
柳述、元岩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遂立即入阁撰写复召杨勇的文书。消息不胫而走,杨素、杨广心急如焚之余将柳述、元岩逮捕下狱;并以东宫卫士将文帝卫士全部替下;命大将宇文述、郭衍封锁了仁寿宫的全部通道,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出入;然后又命右庶子张衡进入文帝寝殿,将所有宫女、宦官全部逐出,关在别殿。之后张衡进入文帝寝殿,刺死了文帝。过了一会儿,张衡从文帝寝殿走了出来,大声嚷道:“皇上已死多时,你们为何不报?”众人听后吓得浑身哆嗦,不敢吱声。
杨广弑父后,又假颁文帝遗诏,绞死了杨勇及其他胞弟,最终完成了“弑父杀兄,篡权谋位”的政治阴谋。
趣味链接 隋炀帝的功绩
隋炀帝继位后,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修订法律,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度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图书,并加以保护;几次派遣使者去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