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心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临床实践》编委会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章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

一、胸 痛

二、呼吸困难

三、心 悸

四、晕 厥

五、咯 血

六、水 肿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常见体征

一、血压增高

二、低血压

三、血管体征

四、杵状指(趾)

第四章 中医对心脏生理和病理的认识

第二篇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及方法

第一章 心电图应用基础

1.P波时限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二章 心电图运动试验

第一节 CPET的临床应用

一、运动不耐受的诊断和鉴别

二、心肺疾病严重程度评价与危险分层

三、运动处方制订与康复指导

四、医疗干预效果评价

五、外科术前风险评估

第二节 CPET标准化操作流程

一、CPET的禁忌证

二、CPET测试前的准备

三、CPET操作流程

第三节 CPET主要参数及报告解读

一、CPET主要参数

二、CPET报告解读

第四节 CPET在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一、CPET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风险评估

二、CPET指导运动处方制订

三、CPET应用于临床疗效评价

第三章 动态心电图

第一节 动态心电监测方法

第二节 临床适应证

一、诊断方面

二、评估预后和风险分层

三、预处理心律失常的评估

第四章 动态血压监测

第五章 心血管疾病的X线诊断

第一节 X线检查技术特点应用价值与局限

第二节 心脏X线相关检查

(一)正常X线表现及图示

(二)心血管造影正常表现

(三)冠状动脉造影的正常表现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形式及其疾病提示意义

(一)心脏各房室增大

(二)主动脉异常

(三)肺血流异常

(四)心脏造影异常

第四节 X线诊断价值突出的常见心血管疾病

(一)先天性心脏、大血管位置和连接异常

(二)先天性心脏病

(三)后天性心脏病

(四)心包疾病

(五)大血管病变

第六章 心脏磁共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第一节 CMR检查流程

一、患者准备

二、仪器和设备

三、扫描方案

第二节 心肌病 CMR临床应用

一、肥厚型心肌病( hyper 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二、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

三、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ARVC)

四、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

五、限制型心肌病 ( 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RCM)

六、心肌淀粉样变

七、心脏结节病

八、血色素性心肌病

九、心肌炎

第三节 M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CMR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第四节 心脏磁共振量化指标在心肌活性评价中的应用

第五节 CMR 在识别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方面运用

第六节 CMR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整体功能的比较研究

第七章 放射性核素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第八章 冠状动脉造影

第九章 心脏电生理检查

第十章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Ⅰ和T

一、简 介

二、Tn作为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心型脂肪酸结合性蛋白

一、简 介

二、H-FABP作为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Ⅰ和肌酸激酶MB段

一、简 介

二、MLCK-I和CK-MB作为心力衰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第三篇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运用

第一章 冠心病

第一节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一、中医病机探讨

第二节 冠心病的诊断

一、西医诊断

二、中医诊断

第三节 冠心病的治疗

一、西医治疗

二、中医辨证论治

第四节 冠心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一、冠心病的现代医学预防

二、冠心病的中医预防

第二章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 冠心病的诊断

(一)稳定性心绞痛

(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四)缺血性心肌病

(五)隐性冠心病(也称隐匿性冠心病或无症状心肌缺血)

(六)猝 死

第三节 冠心病的治疗

(一)STEMI

(二)NSTEMI

(三)稳定型心绞痛

(四)不稳定型心绞痛

第四节 冠心病的防治研究进展(冠心病的现代医学预防)

(一)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第三章 心律失常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病因

一、心律失常现代医学的病因病机

二、心律失常的中医病因病机(心悸的病因病机)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及分类

一、冲动起源异常

二、冲动传导异常

三、冲动起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并存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诊断

一、中医诊断

二、西医诊断

第四节 心律失常的治疗

一、中医药治疗

二、现代医学治疗

第五节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一、西医研究进展

二 、中医研究进展

第六节 缓慢心律失常的诊治

一、概 述

二、心律失常病因机制

三、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因机制

四、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五、心律失常的诊断

六、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七、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

八、心律失常的治疗

第七节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一、心律失常概述

二、心律失常的分类

三、心律失常的病因

四、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五、心律失常的诊断

六、窦性心动过速

七、房性期前收缩

八、房性心动过速

九、心房扑动

十、心房颤动

十一、阵发性室上速

十二、室性心动过速

十三、心室扑动与颤动

第四章 心力衰竭的诊治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

一、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二、心力衰竭的相关疾病

三、心力衰竭的诱因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一、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激活与心力衰竭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与心力衰竭

三、氧化应激与心力衰竭

四、炎症细胞与心力衰竭

五、细胞凋亡与心力衰竭

六、心室重构与心力衰竭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诊断

一、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

二、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

三、急性心力衰竭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治疗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二、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三、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研究进展

第五章 高血压

第一节 高血压的病因

一、体 质

二、年老体衰

三、饮食不节

四、情志因素

五、劳逸失度

六、其 他

第二节 高血压的病机

一、痰湿中阻

二、瘀血阻滞

三、热毒炽盛

四、痰瘀阻络

第三节 高血压的诊断

第四节 高血压的治疗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第五节 高血压中西医研究进展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第六章 高脂血症

第一节 高脂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中医病因病机

二、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二节 高脂血症的诊断

一、中医诊断

二、西医诊断

第三节 高脂血症的治疗

一、中医治疗

二、西医治疗

第七章 心肌炎心肌病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

(一)病因及加重诱因的治疗

(二)针对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三)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四)心力衰竭其他治疗

(五)抗凝治疗

(六)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

(一)药物治疗

(二)非药物治疗

(三)猝死的风险评估和ICD预防

第三节 心肌炎

第八章 心脏瓣膜病

第九章 先天性心脏病

第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定义及分类

一、房间隔缺损

二、室间隔缺损

三、动脉导管未闭

四、卵圆孔未闭

五、肺动脉瓣狭窄

六、二叶主动脉瓣

七、三尖瓣下移畸形

八、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九、主动脉窦瘤

十、冠状动脉瘘

十一、法洛四联症

十二、艾森门格综合征

第二节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一、球囊瓣膜成形术

二、经导管封堵术

三、先天性心脏病的其他介入治疗术

第十章 肺动脉高压

第十一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十二章 心血管疾病与其他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 心脏神经症

第十四章 肿瘤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