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一)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冠心病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2004年公布的INTERHEART研究对52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262 个中心的研究显示,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腹型肥胖、心理社会压力、摄入水果蔬菜少、饮酒及缺乏体力活动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多个危险因素并存的个体发病危险成倍增加。因此,冠心病防治应综合控制心血管病的多重危险。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调脂、控制血糖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1.戒烟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每年大约有5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可见,我国的戒烟工作任重而道远。戒烟不仅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下降,也可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戒烟也是改善心血管疾病远期预后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戒烟使冠心病总病死率降低36%,并可减少冠心病事件风险。即使是短时间戒烟的心脏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2.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与快餐的流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早期预防肥胖可能是减少和延缓心血管发病的有效途径。当然,控制体重并非单纯指减肥而言,同样包括给瘦弱的人增强体质,提升体重。

3.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长期适量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压力反射的敏感性,降低心血管风险。当然,运动并非强度越强越好、时间越久越好,针对不同的人,需要采取不同的运动方式。像太极拳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可以避免出现运动性猝死悲剧的发生。

4.平衡饮食

饮食的平衡在于遵循以下原则:低胆固醇,低脂膳食,低热量,限制钠盐摄入,食用富含抗氧化剂食物,饮食中含有足够的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

5.作息规律

冠心病多伴发不寐,而不寐又严重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芝加哥医学院心脏病学主席和医学教授Rohit和同事的研究结果表示,睡眠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天睡眠6~8h是最适合的时间。

6.心理平衡

有研究报道,心肌梗死患者中有严重抑郁症者达20%,多数情况下这些心理因素对坚持药物治疗产生不利作用,降低疗效。除自我进行调节外,建议心理专家进行专业指导,以期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7.血脂异常干预

现阶段,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治关键仍在于胆固醇的控制,其重点在于普及预防知识及生活方式的改善。降脂治疗可以大幅度减少冠心病事件。由于血脂异常一般没有症状,必须通过血液检验才能发现,故推荐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