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R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整体功能的比较研究

第六节 CMR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整体功能的比较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临床实践中,正确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左心室做功量大、最容易受到损伤,测定左心室功能最能反映心功能,因此临床更注重左心室功能的测定。目前,用于评价心功能的影像学方法有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成像和CT,它们是当前测定心功能最常用的无创性技术。MRI被认为是定量分析心功能比较有前途的影像检查手段之一,在国外已经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但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少。本实验对心脏磁共振(CMR)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整体功能参数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方法的差异性。

心脏功能病理生理特点以左心室为例,心动周期可分为左心室收缩期和左心室舒张期。心室收缩期包括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心肌细胞的健康状况与心脏收缩功能密切相关。心肌细胞对氧气和营养的消耗是通过冠脉血液循环过程完成的,因此,冠状动脉疾病可能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其中,最常见的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心肌本身血液供应受限,心肌细胞死亡形成瘢痕,不能恢复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失去主动变形能力,从而引起收缩功能降低,表现为EF及FS降低。

心室舒张期可分为等容舒张期和心室充盈期,心室充盈期又可分为快速充盈期、缓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其中,心室的主动松弛多见于心室充盈期的前2个期,即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肌浆网摄取Ca2+的过程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逆浓度梯度转运,需要消耗三磷酸腺苷(ATP),此期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相当敏感,因此,能引起这过程异常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舒张功能障碍,舒张功能受损多发生在冠心病早期,即为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减低的早期表现。左心舒张功能障碍逐渐降低的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成正比,左室舒张功能的正确评价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

M型超声与CMR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比较。本研究中M型超声与CMR测得的正常组及冠心病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EF、F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目前采用的判断标准而言(正常值:EF>50%,FS>30%),正常组2种检查方法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参数EF、FS值结论是一致的;冠心病组2种方法所测EF、FS值9例不一致,M型超声测出异常1例,CMR组测岀异常10例,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TDI与CMR评价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的比较。TDI是以多普勒原理为基础,通过特殊方法直接提取心肌运动所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和彩色编码,再以速度、加速度和能量多普勒3种不同的模式成像,对心肌运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项超声新技术。活体心脏的多普勒信息包括来自血流的高速(10~150cm/s)、低振幅信号,来自心肌运动的低速(<10cm/s)、高振幅信号两部分,TDI则是从心脏多普勒信号中选择出低速高振幅的心肌运动信息。优势:可用于评价整体舒张功能,也可以评价局部舒张功能;不受前负荷等因素影响,尤其可帮助鉴别左心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因此,TDI技术能准确地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

TDI测得的Ea/Aa对应CMR检查PFR1/PFR2,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正常情况下,Ea/Aa即PFR1/PFR2大于1。TDI与CMR测得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参数Ea/Aa(PFR1/PFR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方法相关度良好。TD1是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较准确的方法之一,因此,CMR也不失为一种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比较准确的方法。

CMR与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MRI是一种无创、无辐射、可重复性好的检查方法,一次CMR检查可获得解剖结构、功能、血流、瓣膜及室壁运动、心肌灌注等信息。但是,该项检查有很多禁忌证,扫描时间较长、需配合屏气呼吸,病情较重的患者难以耐受。

超声心动图简便、快捷、无创、无辐射及费用低廉等。不足之处为:M型超声易受经验及主观性影响;依赖几何假设;存在角度(室壁运动方向与超声束的夹角)限制,不能对心肌径向、周向运动的同步性进行评价;仪器的增益、心脏的摆动、呼吸运动等均可影响TDI对心脏运动分析的准确性。

总之,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及TDI技术)与CMR均可作为评价左心室功能的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我们应釆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从而获得准确的心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可靠的诊断信息,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Arbustini E Narula N,Tavazzi L,et al.The MOGE(s)classification of cardiomyopathy for clinicians[J].J Am Coll Cardiol,2024,64(3):304-318 .

[2]赵世华.心血管病磁共振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22.

[3]Maron BJ,Towbin JA,Thiene G,et al.Contemporary 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ardiomyopathies: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Coun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Heart Failure and Transplantation Committee;0uality of Careand 0utcomesResearch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Translational Biology 1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Croups;and Council on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J].Circul ation,2006,223(24):2807-2826.

[4]Eliot PM,Anastasakis A,Borger MA,et al.2024 ESC Guidelines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of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Eur HeartJ,2024,35(39):2733-2779.

[5]Moon JC,Fisher NG,McKenna WJ,et al.Detection of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by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patients with non-diagnostic echocardiography [J].Heart,2004,90(6):645-649 .

[6]杜惠,陆敏杰,尹刚,等.磁共振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疗效的预测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42(8):665-669 .

[7]任宇婧,胡红杰,钱玉娥,等.采用心脏 MRI时间容量曲线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22,46(20):896-902 .

[8]Kramer CM,Reichek N,Ferrari VA,et al.Regional Heterogeneity of function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Circulation,1994,90(2):286-294 .

[9]高波,郭启勇,雷晶,等.MSCT,超声心动图与MRI评价左心功能的比较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10):985-989.

[10]周璐,金征宇,张竹花,等.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价健康志愿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31(2):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