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诱因

三、心力衰竭的诱因

1.感染

感染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感染常伴发热,发热时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同时,感染使患者心率加快,组织、细胞代谢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舒张时间缩短,心肌血液供应减少,且感染时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抑制心肌收缩。在众多感染性因素中,尤以呼吸道感染多见。需要注意的是,感染性心内膜炎也不少见,因其发病隐匿常易漏诊。

2.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不仅是心力衰竭的致病因素,而且也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发因素。与心律失常引起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同之处在于心律失常作为心力衰竭的诱因,通常建立在患者已存在器质性心脏病表现的基础上。心房颤动是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诱发心衰的最主要因素。此外,快速型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也可诱发心力衰竭。

3.血容量增加

钠盐摄入过多、进水过多、静脉输液过多过快,可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4.环境、体力、精神因素改变

过度体力消耗、情绪波动、气候骤变等都可成为心力衰竭加重的因素。过度疲惫可加重心脏负荷,一旦超过其代偿能力,便可导致心力衰竭。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类释放增加,引起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诱发心力衰竭。

5.失血或贫血

失血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少,心肌缺血。同时,失血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心脏前负荷加重,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减退,心肌退行性变,成了心力衰竭的另一诱因。

6.药物因素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抑制心功能的药物、抗肿瘤药物,对心肌细胞造成直接或间接负性肌力作用,均可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功能失代偿,进而诱发心力衰竭。

7.其他因素

如肺栓塞、急性肾功能不全、内分泌失调等,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