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简称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979年,WHO发表了“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将冠心病分为5型:①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无相关症状,也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②心绞痛: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所致,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发作时无心肌坏死。③心肌梗死:严重而持续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属危重的冠心病临床类型。④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引起。⑤猝死: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所致。近年来,根据临床治疗原则分为两类:①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一、冠心病的西医学认识
(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患者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病死率。
(7)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1倍。
二、冠心病的流行病学情况
1990年以来,我国心血管病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病病死率和死因构成比均居首位。2015年,我国城市和农村心血管病病死率分别为264.284人/10万人和298.42人/10万人,心血管病死因构成比分别为42.61%和45.01%。全国22个省检测资料显示,2013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372.24万,比1990年增加46%,其中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死亡人数分别增加91%、143.3%和18%。根据数据显示估计,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是我国人群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率较低,而卒中发病率较高,冠心病、卒中发病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总趋势为北方高于南方。近年来,一些地区检测报告显示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仍在增高,而出血性卒中发病率有所下降,急性冠心病发病率也在持续增高,且男性中青年增幅较大。2012—2013年,全国卒中流行病我国每年新发卒中人数2400万。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 冠心病1139万,高血压2. 45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