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心房颤动

十、心房颤动

概念: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心房颤动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min,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min,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房颤动患病率的增长还与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心房颤动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一)病 因

心房颤动常见的病因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二)临床表现

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心房颤动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

(三)治 疗

1.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心房颤动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心房颤动患者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患者,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心房颤动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4)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乙醇中毒、药物所致的心房颤动,在祛除病因之后,心房颤动可能自行消失,也可能持续存在。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1)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心房颤动因其在48h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h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的方法。心房颤动已经持续大于48h而小于7d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周(持续性心房颤动),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2)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心房颤动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

3.非药物治疗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根治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