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在疾病早期,虽然已出现心脏扩大、收缩功能损害,但尚无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此阶段应积极地进行早期药物干预治疗,包括β受体拮抗剂、ACEI或ARB,可减缓心室重构及心肌进一步损伤,延缓病变发展。随病程进展,心室收缩功能进一步减低,并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此阶段应按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进行治疗:
(1)ACEI/ARB应用:LV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无禁忌时应用ACEI,逐渐增量至目标剂量。对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可考虑使用ARB。
(2)β受体拮抗剂:LVEF<40%的患者无禁忌时应用β受体拮抗剂,如卡维地洛、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在ACEI和利尿剂基础上逐渐增量至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3)MRA治疗:依普利酮和螺内酯是保钾利尿剂,用于ACEI和β受体拮抗剂治疗后仍有症状且无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需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
(4)肼屈嗪和二硝酸异山梨醇酯:ACEI和ARB不耐受时可考虑替代药物。非洲裔病人中,适用于ACEI、β受体拮抗剂和MRA治疗后心功能仍为Ⅲ~V级的患者。
(5)伊伐布雷定:适用于射血分数≤35%且经过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量的β受体拮抗剂、ACEI或ARB和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后仍有症状,以降低心衰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6)ARNI:sacubitril和缬沙坦的复方制剂,用于经ACEI、β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充分治疗后仍有症状的心衰患者,以降低住院和死亡风险。
(7)利尿剂应用:改善胸闷、气短和水肿等症状。起始剂量根据尿量和体重变化调整,如呋塞米每日20mg或氢氯噻嗪每日25mg。
(8)洋地黄:用于ACEI(ARB)、β受体拮抗剂和MRA治疗后仍有症状或不能耐受β受体拮抗剂的患者,特别适用于心房颤动伴心室率过快的患者。
注意:ACEI、ARB、MRA一般不宜合用。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NSAIDs或COX2抑制剂可导致水、钠潴留。避免使用地尔硫和维拉帕米,因其有负性肌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