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同时充盈压升高,进而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综合征。
(一)病理基础
心室舒张功能是指在心脏收缩后、心室恢复到原来容积和压力的能力,包括心室肌的舒张性和心室的顺应性两部分。据此,舒张性心力衰竭系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及被动顺应性下降所致。前者是一个主动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后者则与室壁僵硬有关。心肌显著肥厚以及左室僵硬度增加为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1)心室肌松弛能力受损:心肌松弛过程中肌浆网钙泵(SERCA)活性降低和数量减少起到重要作用。但凡有引起心肌缺血的情况,均可导致心肌细胞内ATP生成减少,减慢肌浆网对细胞质内钙的摄取,进而出现细胞质内钙离子超负荷。
(2)心室肌顺应性下降:左心室除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外,被动顺应性也较前下降。同时,随年龄增长心室肌逐渐硬化,最终出现以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但其容积正常为特征的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3)心内膜、心包病变:心内膜纤维弹性组织增生症、二尖瓣狭窄、心包缩窄或压塞均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抑制心脏充盈。
(4)神经体液激素的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与RAAS激活引起的细胞外基质增加和心肌肥厚是导致心室僵硬度增加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它还可以通过引起血压升高、增加心脏后负荷而加重心室舒张功能损害。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室充盈压增高引起的上游静脉压力增高所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以及由此产生的临床表现,与左心衰类似,如呼吸困难、肺水肿、乏力等。体征为肺部啰音、胸腔积液等,心脏增大以左心房为主,注意合并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一般心室不大。
2.诊断
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采用欧洲心脏病协会1998年制定的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即同时满足以下3点:①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②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微减低,LVEF≥45%。③有左室松弛、充盈、舒张期扩张度降低或僵硬度异常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