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ABP作为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二、H-FABP作为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一)对心力衰竭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判断作用

H-FABP在心脏细胞中转运长链脂肪酸,并在心肌损伤时快速释放入循环,它已经被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和敏感的诊断标志物。近几年的研究也发现它在心力衰竭进行性心肌损伤过程中起到了生物标志物的作用。

Nizeki等比较了H-FABP和TnT在检测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性心肌损伤中的敏感性,结果发现H-FABP更加敏感并对辨别高危患者更有效。他们检测了126个慢性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清H-FABP和TnT水平,并随访了(474±328)d。根据前期的研究,将两者的临界值设定为4.3ng/mL和0.01ng/mL。在所有的心衰患者和严重的心衰患者H-FABP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TnT。在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中,H-FABP比TnT的检出更频繁(88%vs44%,P=0.01)。在93个TnT阴性的患者中有33个是H-FABP阳性。Kaplan-Meier分析表明,在TnT阴性的患者,H-FABP阳性比阴性具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危险性(P<0.0001),并且H-FABP具有更强的心血管事件预测能力。

(二)与BNP联合进行心力衰竭的疾病分层和预后评估

如前所述,BNP是心力衰竭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而H-FABP则是反映心肌细胞进行性损伤的新标志物,有研究者考虑两者的联合检测是否可以更加有效和互补性地对心力衰竭进行疾病分层和预测预后等。

Nizeki等检测了113个CHF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的血清H-FABP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共41个患者,其H-FABP水平在出、入院时都正常;剩余的72人在入院时具有高水平的H-FABP,其中21人在出院时H-FABP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第二组);另外的51人虽然症状得到改善,但仍维持高水平的H-FABP(第三组)。随访期间共33个心脏事件,第三组与第一组、第二组相比具有明显升高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也具有组间最高的心脏事件危险性。所以说,H-FABP水平的连续测量可作为一种新的手段来指导心衰患者的治疗和干预。同cTnI一样,H-FABP水平升高表明重症心衰可能伴随心肌细胞损伤或进行性坏死。另外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也表明,H-FABP是评价老年心衰患者预后的可靠的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