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治疗
1.复合证型
(1)痰浊内阻证:①治法:化痰祛湿。②处方:温胆汤加减(出自《外台秘要》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③用药:半夏、竹茹、生姜、橘皮、枳实、甘草等。④用法:水煎服, 1~2剂/d。
(2)脾虚湿盛证:①治法:健脾化痰。②处方:胃苓汤加减(出自《普济方》)。③用药: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泽泻、猪苓、赤茯苓、白术、肉桂等。④用法:水煎服,1~2剂/d。
(3)气滞血瘀证:①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②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出自《医林改错》)。③用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当归、生地等。④用法:水煎服,1~2剂/d。
(4)肝肾阴虚证:①治法:补益肝肾。②处方:一贯煎合杞菊地黄丸加减(出自《续名医类案》)。③用药: (北)沙参、生地、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④用法:水煎服,1~2剂/d。
2.单证型
(1)血瘀证:①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②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出自《医林改错》)。③用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当归、生地等。④用法:水煎服,1~2剂/d。
(2)痰浊证:①治法:通阳泄浊,豁痰散结。②处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出自《金匮要略》)。③用药:瓜蒌、薤白、(法)半夏、陈皮(醋炒)、胆南星、枳壳、桂枝、生姜、茯苓、甘草等。④用法:水煎服,1~2剂/d。
(3)气滞证:①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②处方:柴胡舒肝散加减(出自《景岳全书》)。③用药:柴胡、陈皮(醋炒)、枳壳(麸炒)、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等。④用法:水煎服,1~2剂/d。
(4)寒凝证:①治法:祛寒活血,宣痹通阳。②处方:当归四逆汤加减(出自《伤寒论》)。③用药:当归、白芍、桂枝、细辛、甘草、大枣、通草等。④用法:水煎服,1~2剂/d。
(5)气虚证:①治法:补益心气,鼓动心脉。②处方:保元汤加减(出自《古今名医方论》)。③用药:人参(另炖)、黄芪、肉桂、 (炙)甘草、生姜等。④用法:水煎服,1~2剂/d。
(6)阴虚证:①治法:滋阴清热,养心止痛。②处方:天王补心丹加减(出自《校注妇人良方》)。③用药:西洋参、茯神、玄参、麦冬、天冬、生地、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 (炙)甘草等。④用法:水煎服,1~2剂/d。
(7)阳虚证:①治法:补益阳气,温振心阳。②处方:参附汤和桂枝甘草汤加减(出自《圣济总录》)。③用药:红参(另炖)、 (熟)附子(先煎)、 (炙)甘草、桂枝等。④用法:水煎服,1~2剂/d。
3.常用中成药
中成药在血脂异常治疗中应用较多,但缺乏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评价。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工作组在总结现有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介绍目前治疗血脂异常证据较多的中成药。
(1)荷丹片/胶囊:用法: 2片/次,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痰瘀互阻证者。荷丹片/胶囊由荷叶、丹参、山楂、番泻叶、盐补骨脂组成。其功效主治是化痰降浊,活血化瘀;荷叶行气祛湿,配合山楂理气消食,番泻叶润肠通便而化痰降浊,补骨脂温补肝肾,丹参活血化瘀;荷丹片中含荷叶碱、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丹参酮ⅡA、丹参素、番泻苷A、番泻苷B、熊果酸等有效成分,不但能有效改善血脂异常,降低胆固醇、TG和体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提高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还具有降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其还能通过缓解胰岛素抵抗、调节抗氧化功能等途径降低非乙醇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中的脂质蓄积。
(2)丹蒌片:用法: 5片/次,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痰瘀互阻证者。丹蒌片由瓜蒌皮、薤白、丹参、川芎、赤芍、郁金、黄芪、葛根、骨碎补、泽泻组成。瓜蒌的化痰、润肠功效,薤白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脂质氧化功效,丹参、赤芍、葛根的抗血小板聚集功效,郁金的利胆功效,黄芪的抗氧化、扩张血管功效,泽泻的降脂、保肝功效等均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丹蒌片能使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LDL-C明显降低,HDL-C、HDL-C/LDL-C升高,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丹蒌片组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明显高于模型组,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明显低于模型组,说明丹蒌片能够降低血清ET-1、TXB2及升高血清6-keto-PGF1α,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血脂康胶囊:用法:2粒/次,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脾虚痰瘀阻滞证者。血脂康胶囊由红曲组成,为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唯一引录的中成药,含有13种天然莫纳可林(monacolin),即monacolin K酸式和酯式以及monacolin L、J、M和X的混合物,是他汀类药物同系物,每粒血脂康胶囊中他汀类药物同系物约有6mg起调脂作用。血脂康胶囊可以降低TC、LDL-C、TG,升高HDL-C,具有除湿祛痰、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的功效。一项由近5000例L D L-C位于基线水平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参加的多中心前瞻性对照试验研究,随访4年6个月,结果显示,包括冠状动脉事件、死亡在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均明显减少,强有力地证实了血脂康胶囊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作用。
(4)通心络胶囊:用法:2~4粒/次,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虚血瘀证者。方中以人参补益心气,气旺以推动血液运行;水蛭活血化瘀,通经透络;土鳖虫逐瘀通络;全蝎、蜈蚣、蝉蜕等虫类药,取其善走之性,引诸药通经透络,且可解痉;赤芍活血化瘀止痛;冰片芳香走散,使壅塞通利。诸药联用,相得益彰,共奏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效。通心络胶囊可以改善凝血功能与微循环障碍:在大鼠内皮损伤基础上建立广泛微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到通心络胶囊不仅可以降低全血比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内皮细胞,还可以通过减少纤维蛋白原在肝脏的合成以及推迟并阻止脂多糖(LPS)启动凝血过程来发挥抗凝作用。吴以岭等在探讨通心络胶囊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内皮损伤的干预作用实验研究中发现,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异常具有调节作用,且对HDL-C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梁俊清等探讨了通心络胶囊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条件下抗缺氧损伤能力的机制,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可依赖磷酸肌醇3-激酶(PI-3 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缺氧诱导因子(HIF)依赖的信号通路上调血管内皮细胞中H I F的表达,进而提高血管内皮细胞抗缺氧损伤的能力。
(5)心可舒片:用法: 4片/次,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证者。心可舒片由丹参、葛根、三七、木香、山楂组成;三七、丹参具有抗凝和促进纤溶系统功能的功效,丹参素和丹参酮可通过抑制外源性TC吸收,改善肝脏对LP的代谢;葛根中的葛根素能提高前列腺素及HDL-C,使升高的血浆血栓素A2/前列环素(PCI2)降低或恢复正常;山楂有消积化滞,行气化痰的功效;木香具有理气行血的功效。研究表明,心可舒片可通过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血清TC、LDL、TG,以及各项与血黏度有关的生化指标,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供血及供氧情况。
(6)养心氏片:用法: 3片/次,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虚血瘀证者。养心氏片由黄芪、灵芝、党参、丹参、葛根、地黄、当归、淫羊藿、延胡索(炙)、山楂、(炙)甘草等组成,具有扶正固本、益气活血、行脉止痛等功效。缺血性心脏病大多由高血脂、血黏稠度增高、血液循环减慢、动脉血流量减少、血液凝固性增高所致。研究显示,养心氏片可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还可显著降低血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反应等。
(7)脂必泰胶囊:用法: 1粒/次,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痰瘀互阻证者。脂必泰胶囊由山楂、泽泻、白术、红曲组成,具有消痰化瘀,健脾和胃之功效。研究表明,脂必泰胶囊可预防大鼠和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发生,在降低胆固醇、TG、LDL、Apo的同时,还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ApoA1,表明其能促进和提高脂质代谢水平;还有研究表明,脂必泰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不仅有调脂作用,还具有降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8)银杏叶片:用法: 1片/次,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虚血瘀证者。银杏叶片主要成分为银杏叶浸膏(含24%的银杏糖苷和6%的银杏苦内酯-白果内酯的银杏叶提取物)。其药理学特征主要是对细胞代谢、微循环流变学及大血管的舒缩能力有作用,银杏叶浸膏对整个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具有调节作用,在脑和外周水平均有强力抗水肿作用,保护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研究显示,银杏叶片对细胞代谢,特别是颅神经和神经感觉细胞代谢具有保护作用;在动物实验中,这种保护作用可体现在存活率的改善、皮质水平ATP的增加和乳酸的变化,以及葡萄糖、氧摄取的改善;从行为上看,其表现为不同实验中行为的改善。
4.其他疗法
(1)针灸治疗: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针灸治疗,主要以耳针、体针、腹针疗法为主。针灸方法:①耳针:a取穴:取脾、胃、内分泌等穴,或取敏感点;b方法:用耳贴王不留行籽压穴,每次取4~6穴,两耳交替,3d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共1~4个疗程。②体针:取穴:风池、曲池、内关、血海、丰隆、三阴交、太冲。③腹针疗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引气归元取穴法。
(2)穴位埋线:①取穴:丰隆、天枢等穴,辨证取穴,随症加减;②方法:注入式埋线针严格消毒后按照穴位皮下脂肪厚度选取适当可吸收性羊肠线穿入埋线针,注入穴位,敷料遮盖, 1次/7 d,4次为1个疗程。
(3)清浊调脂膏方:药物组成:泽泻30g、丹参15g、决明子12g、何首乌15g、郁金12g、山楂15g、苍术20g、白术30g、党参20g、枳实15g、槟榔15g、 (制)香附9g、柴胡9g、茯苓2 0 g、半夏9 g、陈皮9 g、神曲30g、麦芽30g、葛根15g、砂仁9 g、当归15g、赤芍15g、红花10g、桃仁15g、桑寄生20g等。功效:健脾化湿,降浊调脂。用法: 2次/d,15mL/次,早晚空腹服用。主治:高脂血症,或单纯形体肥胖或偏胖,症见头重,肢体重,食少多寐,或胸闷恶心,口干而不欲,呕吐痰涎,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或弦滑。疗程: 1个月为1个疗程。适宜人群:高脂血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
(4)高血脂泡茶剂:①山楂玫瑰花茶:干山楂6 g、玫瑰花3 g,泡茶饮用。②绞股蓝茶:绞股蓝叶2~3g,开水冲泡后饮用。③普洱菊花茶:普洱茶、菊花各2~3g开,水冲泡后饮用。④槐花莲子心茶:干槐花、莲心各2~3g,泡茶饮用。⑤葛根茶:葛根2~3g,泡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