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及分类
肺动脉高压(PAH)是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病理生理状态,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平均肺动脉压(mPAP)>25mmHg(静息状态)。
1975年,WHO将PAH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1998年根据病理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分为5类,2003年现代5分类框架确立至今。2015年,ESC和ERS更新了PAH分类,基于病因、病理生理学特点,对制订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PAH可分为毛细血管前性和毛细血管后性。前者包括动脉性、肺部疾病或低氧、CTEPH和多因素所致,特征为mPAP≥25mmHg,PCWP或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后者为左心疾病所致,特征为mPAP≥25mmHg,PCWP或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严重程度根据症状、步行距离、生化标志物、心脏彩超、血流动力学综合分析,分为“轻”(26~35mmHg)、 “中”(36~45mmHg)、 “重”(>45mmHg)三度。
病因和发病机制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肺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功能障碍有关。
(1)遗传因素:11%~40%的散发PAH存在BMPR2基因变异,部分病例有ALK1基因、endoglin、SMAD9变异。
(2)免疫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可能参与PAH的病理过程。29%的IPAH病人抗核抗体升高,但缺乏结缔组织疾病的特异性抗体。PAH病人病变中有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浸润,提示炎症细胞参与PAH发展。
(3)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肺血管收缩和舒张由内皮分泌的收缩和舒张因子共同调控,如TXA和ET1收缩,前列环素和NO舒张。因子表达不平衡导致肺血管平滑肌收缩,引发肺动脉高压。
(4)血管平滑肌细胞钾通道缺陷:血管平滑肌增生,K+通道功能缺陷,K+外流减少,细胞膜除极,Ca2+进入细胞,导致血管收缩。
【临床表现】
(一)症 状
PAH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通常无症状,仅剧烈活动时感不适;随肺动脉压力升高,逐渐出现全身症状。
(1)呼吸困难:最常见,多为活动后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甚至静息状态下也有呼吸困难,与心排出量减少、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衡等因素有关。
(2)胸痛:由右心负荷增加、耗氧量增多及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引起心肌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
(3)头晕或晕厥:由于心排出量减少,导致脑组织供血突然减少。常在活动时出现,有时休息时也发生。
(4)咯血:通常为小量咯血,有时可出现大咯血致死。其他症状包括疲乏、无力,常被忽视。10%病人出现雷诺现象,肺动脉压增压喉返神经压迫导致声音嘶哑(Ortner综合征)。
(二)体 征
PAH的体征均与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增加有关。
【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红蛋白升高与长期缺氧代偿有关;脑钠肽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2)心电图:不能直接反映肺动脉压升高,但可提示右心增大或肥厚,见肺源性心脏病部分。
(3)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动脉高压的X线征象,包括肺动脉扩张、肺动脉段突出、圆锥部凸出和右心室增大。
(4)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筛查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方法,通过估测三尖瓣峰值流速和肺动脉收缩压进行诊断。
(5)肺功能测定:可发现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减低。
(6)血气分析:多数病人有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分压降低,与通气/血流比例失衡有关。
(7)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PAH病人呈弥漫性稀疏或正常,排除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
(8)右心导管检查和急性血管反应试验:确定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测量压力、心排出量、肺血管阻力,并评估对血管扩张剂的反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50mmHg,结合临床可以诊断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的确诊标准是右心导管检查测定平均肺动脉压≥25mmHg。而PAH属于排除性诊断,必须在除外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各种病因后方可作出诊断。
【治疗】
治疗策略包括:①初始治疗及支持治疗。②急性血管反应试验阳性病人给予高剂量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治疗,急性血管反应试验阴性病人给予靶向药物治疗。③对于治疗反应不佳的病人,联合药物治疗及肺移植。
(一)初始治疗
建议育龄期女性病人避孕;及时接种流感及肺炎链球菌注射疫苗;予以病人社会心理支持;体力下降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WHO功能分级Ⅲ~V级和动脉氧分压持续低于8kPa(60mmHg)的病人建议进行氧疗;如需要进行手术,首选硬膜外麻醉而非全麻。
(二)支持治疗
(1)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2)利尿剂改善液体潴留症状。
(3)氧疗保持动脉血氧饱和度大于90%。
(4)地高辛改善心排出量。
(5)补充铁剂改善贫血和铁状态。
(6)使用血管扩张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如硝苯地平、地尔硫草、氨氯地平。前列环素类药物如依前列醇、伊洛前列素、贝前列素。一氧化氮(NO)吸入。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波生坦、安立生坦、马西替坦。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动剂利奥西胍。
(三)肺或心肺移植
经积极内科治疗临床效果不佳的病人可以行肺移植治疗。肺静脉闭塞病(PVOD)和肺毛细血管瘤样增生症(PCH)病人的预后差,且缺乏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法,一旦被诊断为上述两种疾病即应考虑肺移植。如同时判断伴有心脏结构或功能出现不可逆损害,可考虑行心肺联合移植。
(四)健康指导
对PAH病人进行生活指导,加强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预防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