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治法

二、外治法

1.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是运用毫针针刺人体腧穴,从而激发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不仅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症状,同时能达到良好的降压及持久的稳压作用。现代研究证实,针灸降压相关机制的研究主要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RAAS系统,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及相关神经递质,达到降低血压,保护靶器官的作用。沈攀攀等发现,针刺太冲配内关可以降低高血压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达到降压的目的。王艳君等在70例高血压患者予以辰时针刺风池、中脘、天枢、合谷等穴位。结果显示:辰时针刺配合西药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调节血清MT与5-HT水平以维持血压昼夜节律,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 刺络拔罐治疗

刺络拔罐是应用经络理论以疏通经络气血、驱邪泄热、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大量研究表明,刺络拔罐疗法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凝血和增强抗凝的作用。刺络拔罐使穴位局部温度的升高,从而提高局部血流量,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穴位局部免疫因子和免疫细胞的释放,激发局部免疫调节,使机体恢复免疫平衡状态,促进机体调节血压水平,以达到降压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医师将刺络拔罐运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结果显示其能良好降压并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预后较好。徐佳等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刺络拔罐配合针刺及单用针刺治疗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临床症状,血压均下降;刺络拔罐配合针刺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全血黏度和血沉的改善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3. 穴位贴敷治疗

穴位贴敷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腧穴和药物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穴位贴敷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中不可或缺,其可以安全有效简便的降低血压。穴位贴敷疗法中贴敷药物经皮肤吸收,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能够提高机体血药浓度,同时也减少了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穴位贴敷疗法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其通过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心功能来达到降压效果的;另有学者认为,穴位敷贴的降压作用主要是降低细小动脉的外周阻力,由于阻力的降低,减轻了心脏后负荷,从而改善了全身的血液循环,达到降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代玲玲,汪承芳,董昌武.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体质学研究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0):1583.

[2]蒋蕾,赵立群.从心肾不交论治老年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0):1661.

[3]赵文博,张立德.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中医理论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3):59.

[4]刘晓云,黄晓琴.原发性高血压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4):477.

[5]杨芳芳,刘颖,姜馨,等.焦虑抑郁相关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8,18(5):2645.

[6]吴宏东,王琦,董静.原发性高血压体质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16(05),12.

[7]姚建斌.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构成及与血脂、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临床调查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9.

[8]李运伦.原发性高血压与痰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6):412.

[9]韩学杰,朱妍,陈捷,等.原发性高血压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与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8(9):1270.

[10]祁怡馨,谢雁鸣,黎元元.基于文献分析的高血压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11):732.

[11]袁媛,甘雨,黄赫,等.中药地骨皮水提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1):2802.

[12]王冬.三草降压汤有效组分对SHR降压作用及降压机制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3]曲怡.芪参健脾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及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14]叶攀,杨丹,蔡三金,等.珍斛颗粒对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06):3.

[15]马征,刘健豪,马晓宁,等.银杏叶与山楂提取物配伍治疗SHR高血压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1):170.

[16]赵启,李娇,袁清照.超微风眩宁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2):167.

[17]范育玲,闫晓燕.自拟化痰熄风汤治疗高血压23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7):54.

[18]宋思革.天麻钩藤饮联合杞菊地黄丸加减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165.

[19]仝兴瑞.清化瘀热方干预瘀热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9.

[20]范翠红,张仪美,贾红玲.针刺降压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12):172.

[21]沈攀攀,陈月婷,肖双凯,等.“太冲”配“内关”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天冬氨酸及谷氨酸水平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7,42(2):102.

[22]Wang Y,Sun B,Hu Y,et al.Therapeutic effect ofadjuvant treatment ofacupuncture in a period of day from 7:00 am to 9:00 am on non-dipper essential hypertension].[J].Zhongguo zhenjiu =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2020,40(6).

[23]侯筱,白震民,刘静民.国际视角下拔罐疗法的生理学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21,46(3):254.

[24]徐佳,刘立公,郑敏宇,等.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血液流变学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2):1165.

[25]朱宝,宋瑞平,张彦军.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与机制探讨[J].甘肃医药,2016,35(8):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