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起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并存

三、冲动起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并存

当异位起搏点周围既有传入阻滞,又有传出阻滞,窦房结主导节律点的冲动不能传入异位节律点,异位节律点的冲动亦不能每个都传播出去激动心脏,故异位节律点保持自身独立激动,形成并行心律。异常冲动发生与冲动传导异常相互作用可改变异常冲动的传入或传出阻滞程度,使异常冲动发生加速、减速、拖带或完全抑制,临床上表现为快慢不等的各种心律失常。目前,临床上心律失常的分类并不统一,可以按照其发生机制、心律失常产生部位、临床特征及心电图表现进行分类。

临床常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心律失常2种类型。

1.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结性、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2.常见的缓慢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束支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左前、左后分支阻滞)等。

以下是根据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结合起源部位进行分类。

一是冲动起源异常。

1.冲动自窦房结发出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律不齐。

(4)窦性停滞。

(5)窦房结变时功能不良。

2.冲动自异位起搏点发出

(1)被动性

逸搏及逸搏心律。

①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律。

②交界性逸搏及交界性逸搏心律。

③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

(2)主动性

期前收缩及心动过速。

①期前收缩(房性、交界性、室性)。

②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

③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

④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⑤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二是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传导障碍

干扰及干扰性房室脱节。

2.病理性传导障碍

(1)心脏传导阻滞

①窦房传导阻滞。

②房内及房间阻滞。

③房室传导阻滞。

A.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B.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二度Ⅰ型(文氏现象)、二度Ⅱ型(莫氏Ⅱ型)。

C.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④室内阻滞。

A.左束支阻滞:完全性、不完全性。

B.右束支阻滞:完全性、不完全性。

C.分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

(2)折返性心律

①阵发性心动过速。

A.窦房结折返。

B.房内折返。

C.房室结折返。

D.房室折返。

E.希氏束折返及束支内折返。

F.心室内折返。

②反复心律及反复性心动过速。

三是自律性异常与传导异常并存。

1.并行心律

(1)并行性自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2)并行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室性)。

(3)双重性心动过速。

2.异位心律伴传出阻滞

四是植入性心血管电子器械引起的心律失常。

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