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慢性疾病,根据西医观点,静息状态下动脉压高于140/90 mmHg被定义为高血压,并且可能伴有血脂和血糖紊乱。近年来,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如果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它会对心脏、脑部、肝脏、肾脏等多个器官的功能产生异常,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中医治疗注重调节五脏功能不足、气血虚损,以及阴阳失衡的问题。在近年来,中医在高血压治疗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尽管具体的研究者和他们的研究内容未在提供的信息中提及,但中医在高血压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中医的治疗方法强调整体调理,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通过改善机体的整体状况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综上所述,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在现代生活方式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常见病。除了西医的治疗方法外,中医作为我国古代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高血压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综合调理五脏功能、调节气血平衡和阴阳平衡,中医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种替代或辅助治疗的选择,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未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高血压患者带来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
1.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电解质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增厚、顺应性降低、交感活性变化等多个因素。在西医的治疗中,针对高血压,主要有五类药物,每类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
(1)利尿剂:
有助于排尿,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的合成,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ACEI药物例如雅施达不仅对血管壁的病变和心脏重构具有疗效,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糖和脂质代谢。研究显示,ACEI与利尿剂联合应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好,对高血压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3)β受体阻滞剂:
阻断血管上的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脏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并保护心肌。例如,美托洛尔,通常与利尿剂等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
(4)肾素抑制剂:
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RASS系统,降低血管收缩,促进水和钠的排泄,从而降低血压。
(5)钙离子拮抗剂:
通过阻塞细胞内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内流,抑制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反应,从而降压。钙离子拮抗剂是最常用和广泛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常见的药物包括Ⅰ类苯烷胺类(如异搏定)、Ⅱ类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啶)和Ⅲ类苯氮䓬类(如地尔硫䓬),各有优缺点。常用药物如硝苯地平片属于短效降压药,不适用于年轻患者;二氢吡啶类抗高血压药则无利尿效果;氨氯地平作为第3代药物,代谢作用较差。
2.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中医学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发病初期表现出急躁、易怒、紧张、不安、眩晕、头痛、面红目赤、舌红苔黄等症状,属于肝阳上亢、肝火上扰或肝肾受损的病症。中医辨证认为头晕,心悸、腰酸乏力等多属肝肾亏虚、风火痰瘀。改善患者暴躁、焦虑情绪,调节肝肾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内容,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焦躁不安情绪,下调 RAAS系统活性,降低血压。降低交感神经活性,调节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实现降压。抑制血管重构,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发挥降压作用。
(二)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长期使用单一药物可能导致耐受性增加、药效下降、疗效不佳,以及内分泌紊乱等不良反应。为了避免这些反应,联合用药变得至关重要。常见的西药联合方案包括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等,可以采用多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尽管西药降压效果明显,但某些患者的血压仍然难以控制。综合中西医治疗发现,与纯西药或中药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展现出更为明显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了中医辨证治疗和西医的靶向治疗,除了中药调理外,还可以采用利尿和解痉的方法。中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达到湿化水、平肝潜阳、降压、降脂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或中药治疗,而且不良反应更少。在国家对中医发展进行鼓励的背景下,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应用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西药治疗效果有限,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率,使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并延缓靶器官的损害。中西医结合治疗也适用于肾性高血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防芪地黄汤、龙牡汤、肾高方等中药进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H型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中医认为与痰浊和血瘀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阴虚和阳亢。研究报道,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益肾活血胶囊可以降低Hcy水平,调节血脂并降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病5~10年后常常伴有靶器官的损害,例如高血压肾病。单纯的西药治疗不能完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和贫血,也不能有效利水和消肿,而中药汤剂的联合治疗可以改善肾功能并降低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其疗效逐渐受到认可,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评估
现代医学治高血压降压,临床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无根治。高血压机制复杂,专家根据不同症状针对性实施中西医治疗,研究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效果异,控制病情,降压延缓并发症进展。本文综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单味中药联合西药治疗
根据相关研究和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常用的单味药物如银杏、六味地黄丸、川芎嗪和麝香保心丸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对降低高血压具有一定的疗效。其次,钱秋芳等的研究表明,银杏叶片联合福辛普利片治疗能够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血液中乙酰甘油、总胆固醇和肌酐的水平,从而保护肾脏功能,预防高血压肾病的发生。此外,陶红琴团队的研究发现,中西医联合治疗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能够防治早期肾动脉粥样硬化等损害,对延缓高血压肾病的发展比单用替米沙坦更为优越。刘泽军的研究报道显示,川芎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能够明显降低血样中的α1-微球蛋白和β2-MG的含量,改善肾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管阻力,治疗效果更佳。此外,胡顺金的研究表明,联合用药治疗肾性高血压患者能够显著改善肾损害指标,比单纯西药治疗更有效。综上所述,单味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在预防并发症,尤其是高血压肾病方面优于单独采用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在治疗高血压中具有临床价值。
2.中药复方制剂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
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主要以复方制剂联合西药为主,与单味中药相比,复方制剂配方中药种类多、药理作用全面,对降压效果良好。例如,何有为团队的研究表明,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损伤患者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服用中药复方治疗,结果显示血压显著降低,中医证候得到缓解,同时生化指标也得到改善。类似地,周志等的研究发现,在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使用活血通脉颗粒,可以显著降低尿中微量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有效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另外,针对精神紧张性高血压,采用养肝清肝平肝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缓解精神压力,抑制血管紧张素Ⅱ,降低血管壁阻力,有效降压。这些研究结果都强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积极作用。从中医学角度来看,高血压属于血虚络瘀范畴,解痉熄风、治疗动脉痉挛对于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因此,中药解痉降压汤配合西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它能改善症状,维护血脉健康。此外,邓彦彦的研究显示,对于肾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治疗可以消除肝阳上亢症状,降低血压,同时还能预防肾脏损害。另一项研究由唐桂军进行,他采用滋阴平肝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肾性高血压,结果显示尿蛋白显著降低,肾功能得到改善,延缓了肾衰竭的发生。这些结论进一步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肾性高血压中的有效性。
中药治疗高血压因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潜在优势大。中医结合西医补充药物不足,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减少损伤和并发症,协同减少西药剂量、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成效好,机制待探究,量效关系需明确。中医药发展,中西医结合防治肾性高血压成熟。
参考文献:
[1]蓝少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频发室早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2):124-126.
[2]王静,李浩,刘剑刚,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药师,2018,21(4):640-643.
[3]袁海洋.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43 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1):42-43.
[4]彭紫城.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5):139-140.
[5]庞玉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2):1410-1411.
[6]李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0):5025-5026.
[7]吴小芬,罗晓红,徐进,等.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及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2):1966-1967.
[8]付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9):2802-2803.
[9]王永庆.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75-76.
[10]孙兆,杨如意,张红武,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51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7):271-273.
[11]张红杰.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9):2465-2467.
[12]赵文明,刘龙涛,李浩,等.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27(12):915-918.
[13]程广书.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高血压75例[J].中医研究,2012,25(3):15-17.
[14]郭慧君,王知佳,刘玉芳.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谈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882-1883.
[15]江丹,汪何.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40-42.
[16]鲁成,李岩松,刘永明.中西医结合防治肾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3):42-44.
[17]刘诗,樊光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7):861-862.
[18]田广周.益肾降压片对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J].光明中医, 2010,25(3):420-424.
[19]于福奎,安凤波,李春梅.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15-17.
[20]董丽.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证30例[J].中医研究,2012,25(5):22-25.
[21]滕春霞.逍遥散加减治疗老年高血压焦虑证 32 例[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2004:3.
[22]费宇行,张蓉,李晶.肾交感神经消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J].转化医学杂志,2014,3(1):45-48.
[23]曲智勇.补肾方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2008,27(8):513-514.
[24]宋少,波杨,锡燕.中西医治疗肾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165-2167.
[25]鲁成,李岩松,刘永明.中西医结合防治肾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3):42-45.
[26]钱秋芳,史正方,徐霞,等.银杏叶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师,2010,13(1):111-113.
[27]陶红琴,李静,张江,等.六味地黄丸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4):411-412.
[28]刘泽军,李晚珍,吴礼文.川芎嗪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防治作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3(1):44-47.
[29]胡顺金,方琦,顾健霞.麝香保心丸对高血压肾损害防治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成药,2004,26:52-54.
[30]何有为.益肾活血法治疗高血压肾损害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5):32-32.
[31]周志,活血通脉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2012,21:15.
[32]陈新宇,郭振球,朱梅菊,等.养肝清肝平肝法治疗精神紧张性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4):41-44.
[33]李成林.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血管重构的机制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2009,32(5):3-5.
[34]唐桂军,郭泉滢.滋阴平肝化瘀汤治疗肾性高血压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11(26):1347-1349.
[35]轧宗喜.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概述[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1,24(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