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心房扑动

九、心房扑动

概念:心房扑动(房扑)是一种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由激动在心房内折返所致,可转化为心房颤动。又称为大折返房速,是一种快速而规则的房性异位节律,频率在每分钟250~350次之间,房室传导比例不等,从2∶1至4∶1,心室率125~175次/min,QRS不增宽,药物治疗后室率可减慢。心电生理研究表明心房扑动系折返所致,可分为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和非峡部依赖性房扑两种类型。

(一)病 因

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的人易患此病;有全身性疾病,如甲亢的患者也容易发生心房扑动;另外,有洋地黄类药物用药史的患者,亦极易引起和加速心房扑动的发生和发展。

(二)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发病时,可出现心悸、心绞痛、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心率快而规则,颈静脉搏动小于心室率。也有的心室率慢,心脏的基本状态良好,心房扑动可多年存在而不被患者所察觉。

(三)辅助检查

心电图:

(1)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相同、间隔匀齐连续呈锯齿样的心房扑动波(F波),频率为250~350次/min,F-F之间无等电位线(Ⅱ、Ⅲ、aVF及V1明显)。

(2)QRS波群一般为室上性,形态和时间正常(<0.12s);当出现室内差异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增宽,形态异常。

(3)心室率的快慢视房室传导的比例而定。

(4)心室律是否规则,则由房室传导的比例是否固定而定。

(四)治 疗

对于症状较轻者,如对生活等方面无影响者,可不进行治疗或是对症治疗,运用药物控制心室率,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对于严重患者,如心室率>140且严重影响生活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1)抗凝治疗。

(2)减慢心室律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制剂。转复房扑的药物包括Ⅰ a或Ⅰ c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房扑患者合并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时,应选用胺碘酮。

2.手术治疗

(1)射频消融术:房扑是心房存在大环路,电流在环路上不停地转圈,心房跳动250~350次/min,心室一般在150次/min;导管射频可以破坏环路,造成双向电流阻滞,从而根治房扑。

(2)直流电复律:如果房扑患者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心力衰竭,应立即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所需能量相对较低(50J),若电休克引起心房颤动,可用较高的能量再次进行电休克以求恢复窦性心律,或根据临床情况不予处理。少数患者在恢复窦性心律即刻有发生血栓栓塞的可能。

(3)心房程序调搏:食管调搏或右心房导管快速心房起搏在大多数患者中可有效终止一型房扑或部分二型房扑,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变为伴有较慢心室率的心房颤动,临床症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