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病因病机

一、中医病因病机

1.病因

目前认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过逸少劳,以及情志失调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脏腑,导致人体气血津液运行失调,脂肪代谢紊乱,形成痰凝、湿浊、瘀血等病理产物,是高脂血症的重要致病因素。饮食不节,导致脾胃损伤,故脾胃不能正常进行转输运化功能,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则痰浊、湿邪内生。经云: “劳者温之,逸者行之……动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夫逸之病,脾病也。”过于安逸、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导致脾气虚弱,则水谷精微运化乏力,可导致高脂血症。肝主疏泄,如情志不畅,气机不调,则气血津液运行失调,津液不化,凝为痰湿;气滞则瘀血内生,阻于人体各部,从而形成高脂血症。杨敏等认为痰浊和瘀血是高脂血症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据研究,在120例高脂血症的患者中,痰证患者的比例为70.9%,瘀血证患者占37.5%,体现了中医的痰浊、瘀血与现代血脂指标的相关性。

2.病机

根据2017年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指出高脂血症的病理基础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与肝、脾、肾三脏俱虚相关,标实主要是指痰、湿、浊、瘀。脾失健运,分清泌浊不及,不能化生水谷精微,反化为浊,而湿则为重浊有质之邪;湿邪阻滞,则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水精不能四布,浊阴弥漫,内生痰浊;痰浊阻滞脉道,气机不畅,形成气滞血瘀,湿、浊、痰、瘀相互搏结,滞留血脉,导致脉络壅塞不畅。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消化,通调水道,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使气机调畅,协助脾胃气机升降,促进消化吸收,协助人体血液运行,通利三焦,通调水道,使之调畅而不致瘀滞。若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气血失和,因病而郁,气机郁滞,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气血不畅,痰湿瘀滞内生,从而血脂异常,而痰湿瘀浊作为新的病理产物又加重气血不畅,脉络不通。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之阴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肾主气化,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一切新陈代谢活动。肾气失常,则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心肾上下水火不济,从而影响水谷、津液的运化及血液的运行,从而产生痰湿瘀浊而发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机体肝、脾、肾三脏亏虚,影响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则生膏浊、痰湿、血瘀等“浊邪”浸淫脉络,随血循行内外上下,可滞留于心脉、脑脉、肝脉等全身各处,日久耗伤正气,败坏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