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运动试验

第二章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试验(CPET)作为一种客观、定量、无创的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心肺康复临床实践。它不仅可阐明运动不耐受、运动相关症状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而且在疾病的鉴别诊断、预后评估、医疗干预效果评价、运动处方制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发表成人CPET应用指南,指出针对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CPET能够提供大量有意义的临床诊断和较高的预后评估价值。2012年和2016年,AHA和欧洲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EACPR)联合发布了针对特定患者群体CPET数据评估的临床建议及其更新版,指出CPET不仅可用于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分层,也是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和心脏移植等侵入性操作前的有效筛查评估工具,同时还可用于指导运动处方制订和运动训练效果评价。

CPET是指在逐渐递增的运动负荷下,通过测定人体从静息状态到运动至最大用力状态及再恢复到静息状态过程中的气体代谢、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等一系列指标变化,记录受试者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相应症状,客观反映不同负荷水平下发生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功能受损程度,从而综合评价心肺等器官系统整体功能和储备能力的一种检查方法。

人体组织器官具有强大的功能储备,轻度或早期的功能障碍及调节异常在静息状态下往往不易被一般检查所发现。当机体运动时,各组织器官血液将重新分布,机体摄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效率提高,心输出量增加、通气血流灌注改善、肌肉对氧的利用效率提高,神经体液系统协同调节以保证运动时增加的对血液供应和能量代谢的需求。

CPET利用外呼吸与细胞呼吸耦联的原理,通过外呼吸氧气摄入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变化,了解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氧利用和二氧化碳生成的变化。使用气体分析技术计算出摄氧量(VO2)和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等参数,同时获得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客观反映受试者运动过程中肺通气与换气、细胞能量代谢及血液动力学变化,阐明运动不耐受以及发生诸如呼吸困难、心绞痛、下肢疲劳等症状的可能原因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