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中医预防
(一)中药预防
1.改善脂质代谢
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脂质的浸润和沉积,故调节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可延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或促其消退。研究表明,复方中药血府逐瘀汤、大黄蛰虫丸、仙药降脂液(六安茶、乌龙茶、石菖蒲、陈皮、荷叶等)、调脂汤(甘草、枸杞子、柴胡、泽泻、山楂、丹参、红花)、莪黄降脂片(莪术、姜黄、大黄、山楂、黄精、玉竹、石菖蒲、柴胡等),以及单味中药何首乌、女贞子、泽泻、大黄、虎杖、丹参、川芎、山楂、鸡血藤、蒲黄、姜黄、桃仁、红花、三七、郁金、鹰虫、没药、地龙、水蛭等,可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或纠正脂蛋白或载脂蛋白代谢的紊乱,不同程度地改善脂质代谢,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治作用,可在辨证用药精神的指导下选用上述具有降脂作用的方药,以防止脂质在血管内壁上的沉积。
2.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在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前列腺素I/血栓素A,PGIz/TXA的平衡是影响血小板功能的主要因素。经研究证实,冠心1号(赤芍、川芎、红花、丹参、降香)、小柴胡汤、补阳还五汤,以及蒲黄、水蛭、丹参、牡丹皮、刘寄奴、益母草、红花、郁金、苏木、莪术、延胡索、鸡血藤、三七等方药及其有效成分,均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和调节 PGIe/TXA平衡,改善血液流变,减少动脉硬化的形成等作用。
3.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吞噬脂质是动脉硬化形成的主要环节。实验证明,如血府逐瘀汤、通脉降脂口服液(丹参、泽泻、何首乌、黄芪等)、四物汤,以及丹参、蒲黄、三七(总皂苷)、牡丹皮(酚)、川芎(嗪)、姜黄、穿心莲等方药及中药有效成分,在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培养方法中证实有抗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4.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脂质过氧化反应
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动脉硬化发生的始动环节,而自由基和脂质氧化反应是血管平滑肌细胞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山楂合剂(山楂、益母草)、复方丹参片(丹参、降香)、益气活血方(黄芪、太子参、莪术、三七、延胡索等)、疏肝理气方(柴胡、郁金、茵陈蒿、栀子、青皮、陈皮等),以及漏芦、赤芍、玉米花粉、薤白、蒲黄、丹参、郁金、三七、益母草等,具有较好的保护血管平滑肌细胞,抗脂质过氧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5.消退动脉硬化斑块
动脉硬化的粥样斑块已经形成,能否修复或消退,一直是医学界争论的问题。一些国内外文献指出动脉斑块有消退的可能。实验证明,补阳还五汤、山楂合剂(山楂、益母草)、冠心2号方、复方降脂敏(茵陈蒿、泽泻、山楂、决明子、川芎、玄参)、大活络丸、扩冠祛瘀灵(瓜蒌、枳实、葛根、延胡索),以及蒲黄、水蛭、没药、大蒜油等能阻止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或促其斑块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