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导管封堵术
(一)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适应证:大多数PDA可经介入封堵,根据年龄和未闭导管类型选择不同封堵器械。
禁忌证: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或导管内有赘生物。严重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肺总阻力>14 woods。合并需要外科手术矫治的心内畸形。依赖PDA存活的患者,合并其他不适宜手术和介入治疗的疾病。
并发症:封堵器脱落发生率约0.3%、溶血发生率<0.8%、残余分流和封堵器移位、血管并发症和术后心律失常等。
疗效及预后:PDA封堵术成功率高达98%,仅少数病例失败。
(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适应证:继发孔型ASD直径≥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36mm的左向右分流ASD。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房间隔直径>所选封堵伞左房侧直径。不合并其他需外科手术的心脏畸形。
禁忌证:原发孔型ASD和静脉窦型ASD。已有右向左分流。近期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左心房和左心耳有血栓。
并发症:残余分流发生率6%~40%、血栓或气体栓塞、血管并发症和感染、心律失常等。
疗效及预后:对于合适条件和大小的ASD,介入封堵治疗成功率可达100%。
(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适应证: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性VSD,直径>3mm且<14mm;VSD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无主动脉右冠瓣脱位和主动脉瓣反流;超声显示大血管短轴五腔心切面9~12点位置;肌部VSD>3mm;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
禁忌证:巨大VSD、缺损位置不良,可能影响主动脉瓣或房室瓣功能;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合并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肝、肾功能异常以及栓塞风险。
并发症:与ASD介入封堵术相似。
疗效及预后:介入封堵VSD的总体成功率在95%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61%,死亡率为0.05%。
(四)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适应证:①年龄>16岁。②不明原因CS/TA合并PFO,且有中大量右向左分流(RLS)。③PFO相关脑梗死/TA,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无效或仍有复发;或PFO合并明确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不宜抗凝治疗。④顽固性或慢性偏头痛合并PFO。
禁忌证:①任何原因的脑栓塞。②脑卒中急性期。③心腔内血栓形成导致完全闭塞。④合并肺动脉高压或PFO为特殊通道。⑤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⑥全身或局部感染。
并发症:心包积液或填塞发生率0.3%,封堵器栓塞或移位发生率0.4%,主动脉侵蚀及封堵器过敏很罕见。
疗效及预后:PFO封堵术对脑卒中二级预防、减少复发疗效已证实,还可减少先兆型偏头痛天数。
(五)冠状动脉瘘封堵术
适应证:①明显外科手术适应证的先天性CAF,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心脏畸形。②易于安全到达、能清晰显影的瘘管。③非多发的CAF开口。④冠状动脉瘘口狭窄、瘘道瘤样扩张。
禁忌证:①拟封堵的冠状动脉分支远端有侧支发出。②受累及的冠状动脉血管极度迁曲。③右心导管检查提示右向左分流、重度肺动脉高压。④术前1个月内有严重感染。
并发症:除穿刺血管相关并发症外,主要有封堵器脱落导致栓塞、急性心肌梗死、CAF夹层形成、一过性心律失常。
疗效及预后:介入治疗可作为CAF的首选方法,但术后存在瘘管再通、冠状动脉持续扩张、血栓形成、钙化及心肌缺血等风险,需长期随访。
(六)主动脉窦瘤破裂封堵术
适应证:①年龄>3岁,体重>15kg。②窦瘤破口直径2~12mm,至主动脉瓣环距离≥7mm,距右冠状动脉开口距离≥5mm。③瘘口破入右心室或右心房水平的左向右分流。④心功能可耐受手术,无需外科纠正的畸形。
禁忌证:①窦瘤破入左心房或左心室。②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③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④心腔内有赘生物或血栓。⑤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他感染或出血性疾病。⑥肝、肾功能严重异常、一般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⑦合并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需外科手术处理。
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加重、急性左心衰、影响冠状动脉开口、封堵器释放不成功、封堵器移位或脱落、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心包积液、血栓事件等。
疗效及预后: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多伴心功能不全,适当选择适应证,介入封堵可取得确切效果,但需长期随访,注意瘘管再通、冠状动脉扩张、血栓形成、钙化及心肌缺血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