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未开工,文物保护先行

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未开工,文物保护先行

赶在机械化施工队伍进驻之前,一项声势浩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日前在南水北调山东段沿线启动。其中,大部分文物发掘工作是沿运河故道展开的。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地跨江苏、山东、河北、天津4省、市,在山东省境内呈“T”字形分布,东部与胶东输水工程相连接,全长近1 200千米。而工程所经区域,正是山东地区古文化遗存分布密集的区域。自2002年以来,山东有关文物单位就在调水干渠及蓄水库区内共发现重要文物点60余处,涵盖了从新石器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是齐鲁历史文化的见证。

据了解,山东段工程大部分是对京杭大运河的改造利用,沿线运河文化遗存必然受到影响。为此,国家发改委将急需开工渠段的文物点列为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提前拨付保护经费,限期完成文物保护。目前,山东段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有7个,即济宁市程子崖遗址、梁庄遗址、马垓墓地、薛垓墓地、郭楼遗址;泰安市小北山墓地、百墓山墓地等。

山东省在此次开工的7项控制性文物保护工程中,首次引入市场机制,采用招标、监理、协作等新的工作模式。其中,程子崖遗址的勘探发掘项目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是目前山东段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中发掘任务最重、发掘面积最大的项目,计划发掘面积3 000平方米。

记者:吕福明

新华社新华网山东频道,200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