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业发展研究院用“五个一”为南水北调提供科技支撑
山东省水业发展研究院作为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的技术开发、研制单位,几年来紧紧围绕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需要,立足自主创新,加强理论探索和应用技术、工艺、设备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用“五个一”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建立一套机制先进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在设立岩土工程研究室、机电研究室、技术经济与环境研究室、信息技术研究室等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学研究创新体系、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并搞好内部机构的分工协作,整合力量,围绕推动工程建设与搞好运行管理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好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及水利相关的技术创新与理论研究,并研制开发一些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打造一支锐意进取的水利科技人才队伍,着力培养领军人物。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着力打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结协作、有序竞争的工作机制,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为发挥各类专业人才的作用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在水资源优化调度、工程规划设计、水利施工机械研制等方面,加速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带头人,培养一批有发展前途的青年科技人才,为他们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建设一支具有强烈进取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结构合理、敬业高效的科技人才队伍。
——攻克一批工程建设相关的技术难题,在某些领域形成核心优势。一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通过调查受水区供水与地下水超采状况,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对地下水限采的控制措施,同时分析南水北调工程补给地下水的效应,研究南水北调对受水区归还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作用,实现跨流域调水与当地水的优化调度合理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修复;二是东线中水截蓄导用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对南水北调东线沿线中水截、蓄、导、用和监控关键技术的研究,因地制宜地解决南水北调东线沿线污水、中水资源化问题,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水截蓄导用工程的作用,真正实现将南水北调工程建成清水走廊和生态走廊的目标;三是调蓄水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研究解决平原水库、地下水库、河湖输水蓄水关键技术,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开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大型渠道设计与施工新技术研究”和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的研究工作,开展“大型渠道清污技术引进”和“水下淤积量快速测定与淤积层三维空间分布图像构建技术引进”这两个“948”课题的研究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工作。
——推广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使科技创新成为工程建设、管理的牵引机和助推剂。下大力气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推广到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一是科技创新成果紧紧围绕推动工程建设及管理这一中心,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转化推广,缩短转化周期,尽早发挥成果效益。结合“948”计划“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成型设备成果推广转化”项目,继续抓好混凝土机械化衬砌设备的应用推广和技术完善,让科技成果在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搞好成果转化推广后的后续服务,解决成果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科研成果更加完善和适用,更好地促进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效益的成果,通过多种方式,走产业化的路子,让科技成果在南水北调建设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开展渠道清淤、清污等设备的开发研制,争取3~5年完成,同时陆续开发研制一些其他设备。通过自主研发、生产或联合研发、生产等方式,构建研制、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形成产业链,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赵洪亮 高德刚
中国水利报,200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