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水北上,发挥生态补给作用
2025年10月24日
调水北上,发挥生态补给作用
不久前,济南长清湖水位大幅降低,裸露的大面积河滩牵动了不少市民的心。为了让长清湖尽快恢复容貌,长清区通过南水北调往卧虎山水库调水的主管道开出一条分支,调水输送给长清湖。
发挥生态补给作用,这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使命。以泉城济南为例,济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90立方米,不足全国的1/7,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在这座城市,生态用水与生活、生产用水和保持泉水喷涌的矛盾尤为突出。连年“喊渴”的济南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迎来改变:东线每年可为济南市调引1亿立方米长江水;工程在枯水期向城内河流强渗漏带补水,完成了补源水源由单一地表水向多水源补给,补水周期由短期阶段补源向全年常态补源的巨大转变,为保持济南泉群持续喷涌、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目前,济南市利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分别向卧虎山水库、兴隆水库、小清河、兴济河、玉符河和大涧沟等重点渗漏带生态补水13 868万立方米,有力改善了当地的水生态环境。
地上的水资源变化被越来越多人感知到的同时,地下水生态环境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工程通水后,供水区超采地下水设施逐渐关停,南水北调水源逐渐替换了超采的地下水资源,从根本上遏制了地下水超采的局面,持续改善着地下水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的生态补给功能还改变了京杭大运河的航运条件。历史上,京杭大运河通航只能到达济宁以南。随着南水北调工程通水,这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通航已通达山东济宁东平湖,增加里程60.5千米,为东平湖直接通航至长江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