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调蓄湖泊今非昔比

骆马湖:调蓄湖泊今非昔比

宿迁,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它头枕骆马湖,脚踩洪泽湖,大运河、古黄河穿城而过,是一座因湖而兴、凭湖而盛的绿都水城。骆马湖是江苏省四大淡水湖之一,总面积375平方千米,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天然河道,担负着长江水北上并兼具调蓄的重要任务。

10月31日,我们泛舟骆马湖,考察东线工程调蓄湖泊水质情况。当地人王山甫眼中的骆马湖,如母亲般滋润、哺育着他和他的乡邻们世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而现在的骆马湖已是宿迁和徐州两个城市的重要水源地。

“吃了半辈子鱼,还是觉得骆马湖的鱼味道最鲜最美!”江苏水源公司宿迁分公司经理沈宏平说,骆马湖鱼肉质鲜美,跟湖水好分不开,“水甜丝丝的,烧开了也没有茶碱(即硬度低)。”

其实,骆马湖水质保护最大的难度在于采砂治理。据悉,1995年骆马湖开始出现采砂活动,2010年前后日益猖獗。严重超采砂石,对骆马湖河床和湖底结构造成极大破坏,导致部分大运河和骆马湖分隔带坍塌,十多个小岛先后被吞噬。

骆马湖本是一个浅水湖,湖深一般在2~4米之间。但在多年采砂影响下,一些湖底的水深达到20~30米,导致浅水型的生物几乎灭绝,湖区的野生鱼类逐渐减少,整个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

据相关人士透露,一条采砂船最多时一天可采2 000吨,折合下来,每天可赚取上万元利润。正是如此高额的利润,刺激着众多采砂者疯狂盗采本属于国家的黄砂资源,原本碧波荡漾、水清鱼肥的骆马湖成了钢铁森林般的水上城市……

2015年,宿迁市和徐州市政府以及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联合发布通告,骆马湖水域全面禁止采砂。随后,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又联合发文,规定骆马湖等水域全面禁止采砂。同时,启动采砂船“放”“拆”“改”工作。经过全面禁采,集中整治,逐步取缔围网养殖,骆马湖又回复到了从前的平静。

近年来,宿迁开展沿湖截污纳管,解决原有陆域的入湖生活污染源;加强保护区岸线垃圾收集与清运;实施退渔还湖,修复湖泊生态环境;建立长效机制,定期清理麦黄草;加强监测监控,有效防范潜在风险。在系统治理与保护下,骆马湖水质不断提升,从过去不稳达标的地表Ⅲ类水,到目前稳定在Ⅲ~Ⅱ类水。

秋日艳阳高照,深蓝色的湖面上,百鸟儿齐飞翔。同行人员介绍说,骆马湖不仅是沂沭泗流域主要调蓄型湖泊,还是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水生植物芦、藕、菱、蒲等20多种;淡水鱼类56种,盛产鲫鱼、银鱼、鲢鱼、青虾、白虾、螃蟹、河蚌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众多飞禽和野生动物前来安家落户,鸟类资源达49种。

骆马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天然河湖污染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的洪泽湖、南四湖、东平湖等都曾有过重度污染的残酷经历,正是有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政府对南水北调的信心,凭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勇敢地向流域污染全面宣战,才如期完成了外界一直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效促进了南水北调东线沿线水环境治理步伐。

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因为南水北调工程的特殊意义,低头再看骆马湖水泛起的涟漪,便觉得格外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