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委托创精品——访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北区建设管理局局长刘传武
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自2008年3月1日开工至今,已经一年多了。这项关乎整个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败的“咽喉”工程,目前进展如何?近日,在东线穿黄工地,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穿黄河工程北区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东线穿黄北区建管局)局长刘传武接受了本报专访。
记者:根据南水北调工程建委会确定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对那些“技术含量低、工期压力小的渠(河)道工程”,才由项目法人以合同方式,委托地方政府指定或组建的建设管理机构组织建设。而东线穿黄工程是整个东线工程的关键控制性项目,为什么却委托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委)实施建设管理?
刘传武:主要是历史承袭的原因。同时,委托海委实施建设管理,也解决了地方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
1984年,为查明东线穿黄隧洞地下岩溶发育及河底地质情况,研究隧洞开挖的可行性,原水利电力部决定在隧洞的上导洞位置开挖一条勘探试验洞。勘探试验洞于1986年4月正式开挖,1988年1月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其后,由于种种原因,探洞工程未能进一步进行建设,从1990年起转入维护阶段。由海委组建建管局,开始了长达17年的维护管理工作,并先后6次对探洞进行维修加固。尤其是1999年8月30日,探洞水仓水泵房突然涌水,危及黄河防洪安全。建管局对探洞工程进行了应急加固。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2007年8月,海委受项目法人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成立了东线穿黄北区建管局,并在海委系统内抽调精干人员,负责北区工程建设期间的现场建设管理工作。
记者:在委托制管理模式下,东线穿黄北区建管局承担穿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有什么特殊意义?
刘传武: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优化全国水资源配置,实现南北经济齐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其意义深远为世人瞩目。我们参加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代表的是海委。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总结,以适应委托制这一新的建设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我们每个参建单位都有一种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我们要在这个平台上创品牌,创业绩,通过工程建设,提升我们的建设管理水平,展现海委风采。
记者:目前,穿黄北区工程进展情况如何?
刘传武: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穿黄北区工程进展相对顺利。开工至今,穿黄北区隧洞工程累计完成斜洞进尺96米,穿黄北区滩地埋管工程完成埋管上部混凝土浇筑180米,下部混凝土浇筑370米。穿黄北区工程累计完成施工合同金额2 693万元,占工程总施工合同金额的19.12%。
记者:作为东线穿黄北区建管局局长,您对精品工程是如何理解的?
刘传武:精品工程必须是优质工程,但又不仅限于此。精品工程是全方位的。在创建精品工程过程中,建设管理者要有精品意识,要符合基建程序,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法规和安全规范,要有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和方案,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全方位、全过程倡导文明施工,保证工程在将来运行中经得起考验。
记者:东线穿黄北区建管局是如何进行规范管理的?
刘传武:规范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领导决策水平、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建管局角度来讲,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重点强化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在制度的落实上从严从紧。从工程建设大局来讲,要不断完善建管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检查体系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有关单位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增强责任意识,做好制度落实,通过规范管理实现和谐共建。
记者:在和谐共建方面,东线穿黄北区建管局都做了哪些努力?
刘传武:创建精品工程是所有参建单位的共同目的。如何使各参建单位形成合力,实现和谐共建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建管局成立以来,在加强内部团结、创建和谐工作氛围的同时,还注重协调好三方面的关系。
首先,协调好与项目法人的关系。由于实行的是委托制管理,设计变更和资金拨付都要通过作为委托方的项目法人。做好与项目法人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得到项目法人的支持和指导,既保证了建设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又便于了解设计变更信息,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协调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尽管移民迁占工作由项目法人负责,不是建管局的职责,但建管局不推卸、不等待,主动搞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通过平时主动汇报联系、过年过节时看望沟通等方式,增进了感情,保证了外部施工环境的稳定。
再次,协调好与施工单位的关系。要坚持换位思考,协助施工单位解决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难题,相互信任。施工过程中,常常是先有“扰民”,才会出现“民扰”问题。建管局就是要通过沟通,使施工单位采取措施减少对施工范围内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遇事保持冷静,避免矛盾激化,并配合地方及时解决移民迁占的遗留问题,为施工单位开创良好的施工环境。
此外,还要协调好各标段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施工场地及临时道路的使用、工作断面的确定等方面。各单位只有和谐共事,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共同发展。
记者:工程开工一年多来,你们抓了哪些关键环节?
刘传武:东线穿黄工程从1984年就开始了,2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般来讲,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障碍。工程质量是生命线,对任何工程来讲都是如此。但对于东线穿黄工程而言,安全是第一位的,第二是质量,第三才是进度。
勘探试验洞在开挖时发现了12条断层,施工中坍塌的可能性很大,这对施工安全是个较大的威胁。同时,穿黄河隧洞岩层中黄河水、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三水相通,施工中如果突然出现涌水现象,将会直接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此,必须贯彻“先治水、后开挖、保安全”的原则,除了采取超前探水预注灌浆堵水的施工方法之外,还严格执行施工前制订的抢险救急预案,排除了几次较大的突发涌水,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同时,由于隧洞出口斜井要从黄河北大堤以下穿越,开挖时必须保证大堤安全。对此,我们采取了短进尺、弱爆破的施工方法,并加强对黄河大堤的安全监测工作。此外,穿黄隧洞进口位于黄河主河槽南岸滩地,基坑地势较低,要防止发生漫滩险情,确保工程度汛安全。
建管局作为建设管理单位,主要是实施科学管理。由于东线穿黄工程的特殊性,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出现安全事故,甚至人身伤亡事故,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确保生产安全、工程安全和人身安全,是建设管理单位的首要任务,也是创建精品工程的先决条件。
作者:苏冠群 赵洪涛
中国水利报,200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