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生财”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化,数十年来,水利工程的建设模式经历了很大转变。蔡蕃介绍,中国传统的水利模式是国家投资,建设完成后交给地方运营,现在是公司运营,要考虑成本、运营、收费等各方面,责任也更明确。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采取了“双管齐下”模式,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作为统一管理监督机构,承担行政协调工作,按照水利部有关会议精神,今后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而东线建设过程中组建的江苏水源公司和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公司,分别为两省境内项目法人,担任运营管理主体。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经营利润多年已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年实现营收10.3亿元、利润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101%。冯旭松说:“企业化运作方式要求南水北调既要维护安全也要考虑优化调度、控制成本、产生效益。”
在水资源调度方面,南水北调执行国家的计划方针。由于调水量巨大,首先会同有关部门对河道的航运调度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调度节省调水成本。冯旭松介绍,“通过湖泊存水净化后,洪泽湖可以直接调往北方,省掉1/3的成本,在优化调度方面也在创新精简高效。”同时,在电市场价格比较高的环境下,争取用自购电,“平均一度电可以省两分钱”。
安全高效是调水工作最关键的一环。如何让新旧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配合,实现泵站运行管理的规范化操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南水北调东线把顶层设计、组织制度、管理要求等整个运营管理过程全部标准化,同时探索将现代化的技术和调度工程相结合,从而更提前、精准地监控工程的安全问题。
而在未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战略价值和生态效益也将进一步凸显。胡周汉在东线工程开放日座谈会上表示,待东线后续工程建成,调水线路将北延至京津冀地区,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发展等国家战略。
记者:周依 江苏
新京报,201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