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施工如履薄冰

黄河下施工如履薄冰

新开工的工程是对原隧洞的一次“大手术”,其断面将由最初跨度2.93米、高度2.61米的拱形,增至内直径7.5米、外直径9米多的圆形。此外,还包括滩地埋管、穿引黄渠埋涵、出口闸、连接明渠等。

据介绍,其中最关键的是隧洞,虽然投资不足3 000万元,但条件的复杂性对施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地下施工,安全第一,何况上面就是黄河。根施工程序是在探洞四周打多个深孔,再通过压水实验,向钻孔内注入混凝土,确保断裂的岩石会连接起来,形成灌浆挡水的帷幕。然后采用短进尺、弱爆破的方法掘进,边掘进边进行初步的钢筋水泥衬砌。东线穿黄项目部调度室副主任王跃进告诉记者,所谓弱爆破,一般来说炸药用量不到正常量的一半,一般的硝铵炸药一次最多不超过60公斤,爆炸强度很小,一次能炸开一米多。

即便如此,危险依然存在。王跃进介绍,穿黄探洞黄河水、地表水和岩溶裂隙水三水相通,极容易发生涌水。在打通探洞过程中就曾发生50多次涌水,2009年3月7日,正在实施钻孔时突发涌水,水柱有六七米高,水压直接将钻机顶翻,水量每小时达130立方米。“这个位置是一个较为脆弱的断层,早在探洞施工时已经做过处理。但20多年过去了,之前的阻水帷幕已经被穿透。”当时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下水进行排水、灌浆堵漏,涌水终于被控制。事后计算,这次灌浆耗用混凝土500吨。

“类似的情况发生过十多次,如果那次涌水没有及时处理好,用不了三天的时间就会把整个隧洞淹没。”有关人员说,“头上就是黄河,一旦出现问题,会危及黄河,责任重大,可谓如履薄冰。工程施工中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

据介绍,多年来由于穿黄工程方案未能实施,每年汛前穿黄段黄河堤防包括穿黄勘探试验洞本身都成为黄河防汛检查和安全度汛工作的重点,给黄河防洪造成很大压力。穿黄隧洞建成后,通过黄河北岸出口埋管接长,能够腾出足够的场地,有利于黄河堤防加高、加固工程,提高黄河大堤自身的安全度。

记者: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苏冠群 高德刚

大众日报,201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