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润苏鲁,几多成果几多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三周年探访

一江清水润苏鲁,几多成果几多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三周年探访

2013年11月15日,从扬州江都的“源头”起,一条干线总长1 467千米的输水线路,把滚滚长江水由北至南引至苏北、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这一天,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三年过去了,“东线”如今不只是一条输水线路。对江苏和山东来说,它已成为盘活区域水资源、提升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一条“活力之源”。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三周年之际,人民网记者随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前往沿线多地,对这项重大民生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东线的源头所在地扬州,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副总经理由国文告诉记者,三年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累计抽引江水187.66亿立方米(含新增供水量),调入山东省水量约11亿立方米,有效提升了沿线城市的供水保证率。

这一工程不仅用“逆流而上”的实践体现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而且蕴藏着沿线各地因地制宜、协力保障清水北上的智慧和能力。那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由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中,经过了怎样攻坚克难?这项关系我国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工程,又给受水地区带来了怎样的效益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