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蓝图变为精品工程——访东线一期穿黄河工程北区建设管理局局长刘传武

将蓝图变为精品工程——访东线一期穿黄河工程北区建设管理局长刘传武

2007年9月16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组建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穿黄河工程北区建设管理局,与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穿黄河工程委托建设管理协议》,负责代建东线穿黄河工程的部分工程,即黄河以南1.6千米滩地埋管、隧洞主体工程及黄河以北穿引黄渠工程、出口闸、北岸交通等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近日,就东线穿黄河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点和将采取的应对措施等问题,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穿黄河工程北区建设管理局局长刘传武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据悉,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的前期设计准备工作长达20多年,海河水利委员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传武:为查明东线穿黄隧洞工程的工程和水文地质情况,研究隧洞开挖的可行性,1984年水利部决定在隧洞的上导洞位置开挖一条勘探试验洞。由海河水利委员会组建的“位山穿黄探洞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工程的建设管理,天津勘测设计院负责工程设计,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负责施工。1986年4月勘探试验洞正式开挖,1988年1月探洞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探洞开挖采用超前钻孔探水、预注灌浆、爆破开挖的施工试验方法,获得成功,同时进一步查明了河底地质构造和岩溶等发育情况。在探洞施工过程中还进行了多项科学试验工作,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穿黄隧洞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资料和施工经验,解决了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为确保穿黄探洞和黄河大堤的安全,海委组织相关设计和建设单位自1988年以来曾先后六次对探洞进行维修加固,并于2000年在黄河大堤上布设了位移、沉降、渗压等安全监测设施。目前穿黄探洞渗水相对稳定,探洞及探洞上方黄河北大堤状态正常。

根据《关于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穿黄河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水总〔2007〕123号)精神,由南水北调东线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海河水利委员会组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穿黄河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部分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2007年8月28日,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穿黄河工程北区工程建设管理局组建;2007年9月16日与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代建制委托协议,明确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穿黄北区工程由穿黄北区建设管理局承担建设管理任务;10月10日进驻穿黄工程现场,做好了工程分标、招标准备工作,并积极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协调各方关系,做好了开工前准备工作。

记者:尽管针对东线穿黄工程相关部门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但据了解,黄河隧洞工程作为穿黄北区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在施工中仍存在一些难点。请您介绍一下,在施工中你们将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刘传武:穿黄河隧洞工程的特点是地质水文条件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施工中主要有以下难点:

1.隧洞进口斜井在黄河北大堤以下穿越,最短距离约为40米,隧洞开挖时必须保证大堤安全。为此我们将采取短进尺、弱爆破的办法,并严格控制爆破用药量,加强黄河大堤的安全监测工作。

2.勘探试验洞开挖所提供资料显示,斜井段围岩为寒武系崮山组灰岩夹页岩,该岩层风化严重,较为破碎。在探洞开挖时发现12条断裂层,宽度在0.5~3.0米之间,容易出现坍塌,对施工安全威胁较大。为此隧洞开挖,要特别加强支护,确保施工安全。

3.穿黄河隧洞岩层中黄河水、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三水相通,为此隧洞开挖过程中必须贯彻“先治水、后开挖、保安全”的原则,采取超前阻水灌浆方式,确保施工安全。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突然涌水现象,施工前制订抢险救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备好配套施工备用电源,排水能力必须满足要求。同时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因为突然涌水会直接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4.穿黄隧洞进口位于黄河主河槽南岸滩地,地势较低,为保证防汛安全,施工期安排在非汛期,并积极做好防汛准备。

记者:北区建设管理局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刘传武:穿黄河工程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发挥建设管理、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作用,才能又好又快地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海委党组非常重视穿黄工程,从海委系统抽调多名责任心强、建设管理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组建了穿黄北区建管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穿黄北区建管局将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委托建设管理协议,用“严格执行基建程序、认真贯彻设计意图、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理念指导工程建设,在确保本工程能够如期、顺利完成的同时,实现穿黄河工程建设的“三个安全”及“两个优秀”的工作目标,为海河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建设好穿黄河工程,对于下一步的工程建设,建管局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目标的实现。

一是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二是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确保工程安全;三是科学编制进度计划,强化进度管理;四是把好资金使用关,加强投资控制确保资金安全。总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保质保量地完成好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把这一宏伟蓝图建设成精品工程。

记者:赵洪涛

中国水利报,200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