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关停数家污染企业,力保水质稳定达标

山东关停数家污染企业,力保水质稳定达标

国调办表示,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期间,对水源区和沿线地区加大治污环保力度,投资数百亿元进行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关停并转了数千家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环境准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一批新型生态环保产业。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在东线治污之初,山东省内造纸厂有700多家,遍布各流域,排污量占了全省排污量的70%,一家厂就能染黑一条河。治污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实行严格的排放标准,对治污不达标的企业坚决关停,投巨资加快清洁生产,700多家企业最后只剩下10家,到2010年造纸行业COD排放量比2002年减少了62%,而产业规模却是原来的3.5倍,利税是原来的4倍,实现了经济与环保双赢。

据悉,山东发布实施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还率先出台了全国首个针对南水北调治污的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建设了一大批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场等。

以山东济宁为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济宁市城区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中水对南水北调干线水质的影响问题,打造济宁市生态宜居城市,济宁建设了水利与环保相结合的“截、蓄、导、用”工程,包括截污导流工程、蓄水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农业中水灌溉工程和工业中水回用工程。通过关闭排污口,截住污染源,将中水导入人工湿地净化蓄存,回用于工农业生产,将中水消化处理,不再排入调水干线,为城区中水找到了出路,有效解决了济宁市城区的水污染治理问题。

采访过程中,记者特别注意到老运河人工湿地项目,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截污导流管道引进济宁市污水处理厂外排重水,经过湿地深度净化,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后排至南四湖,项目分南区和北区,占地面积达3 823.5亩,处理规模大概为日均7.5万吨。

济宁市环保局副局长孟青松表示,通过多年努力治污,在南四湖绝迹很多年的小银鱼、鳜鱼、毛刀鱼等一些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鱼类,如今又重新出现。据中国经济网了解,南水北调东线一起工程输水干线水质按规定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记者:杨淼

中国经济网,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