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量也要保质
从2013年到2018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分别调水入山东1.7亿立方米、3.28亿立方米、6.02亿立方米、8.89亿立方米、10.88亿立方米,调水量逐年大幅度增加,这离不开背后统一高效的建设管理主体。
2014年年底,为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良性运行和效益发挥,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负责工程统一调度、联合运行的组织、协调、监督、保障等工作,江苏和山东分别由法人单位管理工程现场。南水北调企业化运营模式走在了水利行业的前头。
南水北调江苏水源公司冯旭松副总经理介绍,在水资源调度方面,南水北调执行国家的计划方针。由于调水量巨大,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河道的航运调度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调度节省调水成本。在调水运行中,强化安全督察、运行值班、实时监控,落实调水责任,多方协调,精准调度,初步建立“公司—分公司—现场管理机构”的三级调度体系,调水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不断总结经验,逐年优化调度方案,在执行国家2017~2018年度调水任务中,强化流域水情预测分析,动态优化调度方案,充分利用淮河丰水和沂沭泗来水抽水北送,减少长江至洪泽湖三个梯级泵站的抽水运行。2013年至今累计节约运行电费约2亿元,实现显著减本增效目标。
水不仅要“送到”,而且要高质量“送到”。这其中,最大的难题是治污。
为确保一江清水北送,江苏段在东线治污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并实施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控制单元治污实施方案》。通过治理,沿线数千家工厂转型甚至关停,并重点实施了尾水导用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单位与环保厅、交通厅等部门协同建立了调水运行水质监督监测与预警、干线航运保障与监管、水质数据共享与发布等水质保障机制,为调水水质达标提供了保障。
10月31日,记者一行来到骆马湖考察东线调蓄湖泊的水质情况,只见湖水清清粼粼,曾经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骆马湖恢复了往日的清澈碧颜。
据了解,骆马湖曾因过度采砂,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加之污水滥排、围湖养殖等,水质严重下降。为改善骆马湖水质,宿迁市对其开展系统治理,通过全面禁采、开展沿湖截污导用、加强保护区岸线垃圾收集与清运、实施退渔还湖等措施,修复湖泊生态环境;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定期清理麦黄草,加强监测监控,防范潜在风险。在系统的治理与保护下,骆马湖水质不断提升,从过去不稳达标的地表Ⅲ类水,到目前稳定在Ⅲ~Ⅱ类水。
胡周汉介绍,在南水北调东线建设过程中,沿线各地连续多年开展“治污攻坚战”,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Ⅲ类标准,达标率从2003年的3%提升到正式通水前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