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抢救与南水北调工程“赛跑”

文物抢救与南水北调工程“赛跑”

王守功介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地跨江苏、山东、河北、天津4个省、市。在我省呈“T”字形,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部分。南北主干渠南起枣庄市台儿庄区,北至德州市武城县,途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等地市,全长487千米。东西主干渠西起泰安市东平县的东平湖,东到滨州市的博兴县,途经泰安、济南、淄博、滨州、潍坊等地市,全长208千米。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在山东境内总长度为695千米。工程建设分为韩庄运河段、南四湖段、南四湖至东平湖段、东平湖段、穿黄段、鲁北输水段、济平干渠段、胶东输水干线西段等工程段。

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除主干渠外,另有武城大屯水库、章丘东湖水库、寿光双王城水库等三个蓄水库区。干渠经过区域主要为鲁西和鲁北平原。这些区域自古就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工程涉及范围广,面积特别巨大,涉及文物点数量之多、历史价值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

王守功告诉记者,从2002年年底开始,在省文化厅的领导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组织业务力量进行南水北调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先后完成了各个施工段及整个山东段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济平干渠段的文物保护工作。2005年控制性项目下达后,为加强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2006年2月,省文化厅成立了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领导小组。

王守功介绍,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东线一期主体工程5年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而文物保护是严谨的科学工作,地下文物的抢救性发掘和地上文物的保护搬迁都有严格的规程和要求,不能草率,而山东沿线文物点多面广,文保工作极为繁重,可以说,文物抢救工作与南水北调展开了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