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水泥会说话:水利人幸福的最高指数

钢筋水泥会说话:水利人幸福的最高指数

始于公元前486年的扬州人工河道“邗沟”,到隋朝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一条经历了2 500多年的古老河道,穿越了京、津、冀、鲁、江、浙等6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的南北大运河(元代改道后为1 794千米),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

这条流淌了两千多年的人工河道,不仅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每年从江南、淮南、两浙、湖广征购的大米多达“六百万石”。每当运粮季节,有一万二千艘漕船,十二万漕军,帆樯衔尾,绵亘数省),即使在现代,它依然是关系国计民生最繁忙的运道(每年承担的北煤南运的数量,超过津浦铁路运输的2倍)。

今天,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线启动,使徐州北至北京已“抛荒”190余年(清道光以后,海运开通、津浦铁路修成,南粮北运、淮盐集散不再通过运河)的古老运河焕发新的青春,如今,一条2500年历史的大运河“死而复苏”、充满生机。

从扬州至济南,在我们纵穿江苏、山东的旅途中,我们在深情感受一条古老河流历史云烟的同时,也时时被伫立在清波中的现代水利的全新律动所感动。如果说一座座壮美的引江闸站是一个个能令江水倒流的巨人,那簇拥这壮美站体的秀美景色便是现代水利人的幸福所在。远眺或进入每一个站区,你都会被苍翠的龙柏、雪松、银杏所簇拥,河岸水坡,垂柳成行、绿草成茵。灰白色的水泥建筑物或流线型或波纹型掩隐在绿树花丛中,冷漠、枯燥的钢筋混凝土顿时变得温软、灵动,甚至笑容可掬。

每当此刻,我都倏忽想起江苏南调办高级工程师刘丽君的话。她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在古老的大运河上,我们珍视这条河留下的千年文化。运河流过了两千多年流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怎样再现它灿烂辉煌的文化,这是今天水利人必须思考的,也是我们追寻的一个梦想。”又说:“混凝土是平凡的,是这个世界上除水之外用得最多的一种资源。长久以来,它普遍被运用着但并不被人注视,其实,与钢铁一样,它是物质中最具担当和支撑作用的资源。混凝土的颜色是灰灰的、蓝蓝的,是那种朴素且有品位的颜色。我始终相信它们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它们是会说话的。江苏江水北调50年,50年它们默默伫立在古运河上,它们是能够感知这个世界风云变幻的。几十年与混凝土相处,我觉着它们是代表了水利人的形象的,它们的担当精神实际上也是对水利人性格的诠释。仅此,我一直觉着我们不仅仅是在干工程,我们更是在干景观,干文化,这是我们水利人最幸福的事情……”

在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在与我们第一次的见面会上,在从扬州到徐州的千里旅途中,我们都被这一资深水利女子温软美丽的苏南语音和同样温软美丽的心灵感动着。其实,人类文明的持续和前行是要蕴藏在这普遍的温软美丽的理念之中的。

不久,大运河将携历史的云烟、长江的涛声、淮河的浪花一路北上,我们也将看到中国水利人携千年的梦想和最高的幸福指数,伴一河清水一路北上……

作家:梅洁

中国作家(纪实版第6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