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区、受水区和沿线生态效益实现“多赢”
2025年10月24日
水源区、受水区和沿线生态效益实现“多赢”
有人曾担心,如此巨大体量的水被调走,对水源地的生态影响将是巨大的。实践证明,不仅当地的绿水青山没有被“调走”,这项工程还实现了沿线和受水区生态效益的“多赢”。
鄂竟平说,东、中线一期工程调水量占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 600亿立方米)的比例约为2%,采取合理的调度措施后,对长江的生态基本没有影响。
在南水北调水质稳定达标的刚性约束下,倒逼水源区不断严格治污标准。目前全面消除了劣Ⅴ类污染水体,水生态安全和保护以及绿色化、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而在受水区,生态效益更为显著。北京等6省、市压减地下水开采量2.78亿立方米。目前,北京、天津、河南许昌城区以及山东平原地区等超采区的地下水位已开始回升。
东线工程最大的调蓄水库南四湖,曾被称为“流域治污第一难”。为了保证调水水质,山东实行了比全国都严格的标准,十年治污颇见成效。目前,东线沿线水质由工程建设初期的Ⅴ类、劣Ⅴ类全部提高到Ⅲ类。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水源区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水源生态涵养能力进一步加强。
工程带动了沿线生态带建设,为我国北方地区新增了两条绿色生态景观带。“树多了,风沙小了,好些原来见不到的水鸟都来了。”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邢庄村民盛纪学告诉记者。
另据鄂竟平介绍,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正在加快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目前,东线二期工程相比中线二期和西线工程更为充分些,建成后可缓解海河流域下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短缺的现状。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 董峻
新华网,201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