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关——少年壮志不言愁

适应关——少年壮志不言愁

双王城水库地处山东省寿光市北部,距离渤海莱州湾仅几十千米,是东线山东干线3座平原水库中距离济南最远的一座。由于靠近海岸,水库周边多是盐碱地,加之常年风沙大,生活工作环境较为艰苦。

记者来到双王城水库管理处时虽已是清明时节,但园区内新栽种的树木尚未吐绿,在泛白的土地上,只有一株迎春花悄悄地开放着,嫩黄色的花瓣在大片的灰色枝条中格外显眼。土里泛出来的白色物质就是盐碱。

与艰苦的自然环境相比,水库管理处偏僻的工作环境更加考验人。

像沿线大多数管理处一样,这里位置偏僻。管理处门前的一条乡村公路,是连接外界的唯一途径,到最近的寿光县城也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与沿线大多数管理处不一样,这里更加封闭。如果说渠道工程像一条线,水库更像是一个点,所有的工作,甚至生活起居都围绕着这个中心。泵站主副厂房、办公楼都集中在管理园区,从办公楼到水库大坝、泵站厂房,只需要步行5分钟。员工宿舍也在办公楼内,出了宿舍的门就是办公室,工作生活半径十分有限。

在这样偏僻甚至有些单调乏味的环境中,要想让一群头脑活跃,精力旺盛,不安于现状的90后员工踏实下来、安心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了解年轻员工的所思所想,是帮助他们适应环境的基础。

由于这些90后和自己的女儿年龄相仿,双王城水库管理处主任王子春更能理解他们:“他们干工作、做事情有热情,都渴望有自己的发展平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气馁,也需要及时的鼓励和帮助。”

王子春告诉记者,管理处充分发挥调动年轻员工的特长和积极性,安排适合的岗位,让他们在不断的实现自我中找到价值。同时,着力构建团结互助的工作环境,让年轻人在互帮互助中不断成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90后迅速成长起来。

2014年7月,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田鲲鹏,顶着高学历的光环来到了一线。在年底的述职报告中,他坦言从学校步入社会,特别是到了管理处这么艰苦的环境,确实不适应。但在同事毫无保留的帮助下,通过不断的交流,工作中的不解和困惑一点点消除了,用了半年时间就适应了管理处的工作环境。他说,既然来了,就要脚踏实地地干好手中的工作,在水质监测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泵站女工张海乐,是个特别能吃苦的90后。在今年春节泵站运行值班期间,为了让离家远的同事能够回家,她主动替他们值班,甚至累倒在岗位上,可她没有任何怨言。她告诉记者,双王城水库管理处就是一个大家庭,互帮互助才能共同进步。

此外,山东干线公司考虑到员工的长远发展,在一线管理处组建时,就让员工自主选择到离家近的管理处就近上岗,解决了部分员工成家立业、照顾家庭的后顾之忧。

泵站值班班长于涛与水库邻近村子的姑娘喜结连理,还孕育了南水北调年轻员工的下一代。他说,在这里有一种归属感,让他能扎根奋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