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保清水,东线工程输水水质稳定在Ⅲ类

力保清水,东线工程输水水质稳定在Ⅲ类

南水北调,水质是关键。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水网密布,水系相连,污染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工程建设之初,部分沿线地区水质污染严重,特别是东线工程要实现水质达标,化学需氧量削减率须达82%、氨氮入河量削减率须达84%。工程启动以来,各地因地制宜,铁腕治理,全力保一江清水北流。

出台规划,制定硬标准。山东、江苏两省出台治污实施方案,加强流域综合治理,提升流域环境质量。山东700多家造纸厂减少到10多家,2010年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2年减少62%;江苏沿线关停化工企业800多家,东线工程沿线水质得到极大改善。

完善治污工程配套。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共426个项目,其中山东324个、江苏102个。截至目前,东线一期工程426个治污项目已全部建成。河北省南水北调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中线输水线路与沿线河流立交,不与地表水发生水体交换,周围地表水基本不会对总干渠水质造成污染。中线工程建成包含13个自动监测站、30个固定监测断面的常规指标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水质变化。

袁其田介绍,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运行稳定,按照“三先三后”原则要求,正确处理了跨流域调水与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中线水源区水质总体向好,丹江口水库水质为Ⅱ类,中线工程输水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或优于Ⅱ类。其中Ⅰ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15~2016年的30%升至2017~2018年的80%左右;东线工程输水水质一直稳定在Ⅲ类。

记者:王浩

人民日报,2018-12-12